白居易

2022-03-31 00:0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欢迎阅读!
白居易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点明题意,“惆怅”二字起笔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

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第二句语意一转,一时竞相盛开的牡丹花到晚上只剩下最后两枝,好花不常开,好景

不常在。

C.第三句语气又一转,从想像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应”字说明只是诗人的忧虑。 D.末句是说,夜里起来把火看花,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

(2)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但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⑶“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这两句诗一直为后人模仿,如李商隐的《花 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答案:⑴B ⑵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白诗却一反常态,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残之日,对眼前盛开的鲜花产生怜惜之情,表现了诗人爱花怜花的一片痴情.⑶"把火看花"的意象新鲜,把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为后人争相模仿借鉴. 2.阅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和下面这几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的《忆江南》与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同是描写江南美景,他们在个人情感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 答案:①白词美化江南确是出于对江南的迷恋,韦庄写江南却是为了反衬故乡之美。白居易在词中刻画了江南的美景后,“能不忆江南”表达了对江南的一往情深。韦庄称“人人尽说江南好”,既是指蜀地人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文人们的普遍认识,但分明不包含作者自己的感受。他在江南并没有获得白居易那样的审美欣悦,因为“还乡”的情结解不开,江南便成为被乡思深深折磨的漂泊游子眼中的“江南”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①.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 ②.“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②.这句诗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二是情感的过渡,它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4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貌”,对此,你有同感吗?请结合诗展开联想,作简要的探究。

答: 答案:“紫袖”“红弦”分别指代弹者与筝,“明月”“夜”可以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自弹”“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是关键句,貌似无声的休止符,其实攸关声情,颇有深意,它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巧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与无声顷刻中领悟和想像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这与《琵琶行》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深,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有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句中两个“自”字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 答案:同意。句中连用两个“自”字,描绘白云自在地在天上飘荡,泉水自在地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诗人寓情于景,景中寓情,准确地表现了自己恬淡和闲适的心情。(讲到云和水的自在形态和诗人闲逸心情这两层意思即可)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案: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中心,全诗紧扣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第三句推进一层,写出特定时(三月三十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只以春光尽三字含蓄暗示;第四句更推进一层,叠用两个字,点明诗旨,收束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ffc48102d276a200292e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