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随笔——哲学生活化 生活哲学化

2022-04-01 09:3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随笔——哲学生活化 生活哲学化》,欢迎阅读!
哲学,生活化,随笔,生活

生活哲学 哲学生活化



提到哲学,世人多以为深奥神秘;提起哲人,人们多视作古怪孤僻。其实,生活处处哲学,哲人也只是比常人看世间万物更通透而已。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段话: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翻成白话文,大意是:战国时期,东郭子问庄子“道”是什么,到底在什么地方。庄子说道在蚂蚁洞里,东郭子不明白,再问,庄子说道存在于野草、砖瓦、碎石甚至在屎尿里。东郭子说怎么道会越来越卑下,庄子说道就在于那些卑微低贱的地方。这就是今天常用成语“每况愈下”的出处,也是成语典故“道在屎溺”的由来。

庄子的“道在屎溺”,今人用以比喻道之无所不在。倘用在人们对哲学的理解上,也是大大的通顺。哲学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纵览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他们当初都首先是作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者社会活动家寄身于世。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实践,同时都会有仰望苍穹,像屈原那样的向天追问的时候:“太阳落山”落下的是什么山?“月亮过河”月亮过的什么河?山的那边怎么样?河的下面是什么?我是谁?我来这世上是为什么?我能干什么?老天爷是谁?老天爷为什么那么不公平?自己为什么这么命苦而别人为什么那么好命?为什么人会有痛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等等等等。这么看来,不管我们自觉与否,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哲学。它虽非每时每刻,但确是经常在和我们发生关系。因此哲学并不神秘,哲人也只是问的更多更深,思考的更多更深而已。

我们说每个人都和哲学有关系,但并非每个人都具有哲学思想,每个人都是哲人。“哲”者,智也,哲学乃智慧之学。哲学的智慧虽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它又是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人与世界关系进行反思和理解,具有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性质。它的命题带着自然运行之道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从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苏格拉底有言:“没有经过审视和内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只是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漫无目的地“活着”人类的生活应该是经过了思考的“生活”,应该是区别于“活着”与“生存”的有明确目标和思想的生活。而真正的哲学,正是要让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学哲学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提升人的境界、让人学会更好的生活。因此,作为未来人类的中学生就应该学一学《苏菲的世界》里面那个钻出了密密实实的兔毛丛林,站在兔毛顶端的跳蚤,学着去做一只栖息在雅典娜身边,在黄昏起飞的猫头鹰,学一学哲学

既然生活处处有哲学,那么教学哲学课程就要从生活入手。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哲学生活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和具体的案例中,从典型的材料和情境中,去感悟、体验哲学的道理,并运用这些道理指导他们的生活,把生活哲学化。能若此,则我们也不枉为人师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5a40ba960590c69ec376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