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于中国的意义

2023-02-04 23: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于中国的意义》,欢迎阅读!
立于,中国,意义,主义,制度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于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选择 变革 历史飞跃 摘要:

本文从历史经验和教训,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1956196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社会的奠基建设,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远的变革,为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各项基础,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开始了百年救亡图存的道路。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失败,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走向了复兴之路,强国之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规律在制度的兴衰上也是如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各项基础,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洋务运动,没落的地主阶级试图挽救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最后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妥协的情况下走资本主义道路,最后以斩杀戊戌六君子,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愤中走向终结这百日维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却又在袁世凯的复辟声中宣告失败。国民党人也曾经在中国试图走资本主义制度,结果令全国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因而在解放战争中落败而逃。从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走向历史舞台,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出现了开天辟地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将中国人民从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并且一步步从缺吃少穿的年代,走向现在物质精神文化日益富足的年代,再到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广泛而深远的变革

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中,人民一直处于被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在贫困、饥饿、战乱中艰难求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人民第一次拥有当家作主的权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利拥有了制度保障。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通过改造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955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1966年,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方面,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工业建设方面,十年间,钢、煤、原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发电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特别大庆油田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这些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交通运输方面,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为现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育方面,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教育的进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也为现代中教育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科技方面,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10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文化方面,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口号的提出,使中国文学艺术取得了空前繁荣的成就。《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红》《红色娘子军》……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时至今日对人民仍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使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并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的飞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中国历史走向飞跃,实现了繁荣富强。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会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举行;第一个在中国境内成立、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维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取得这些重大成就,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仍在不断探索中。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景也是光明的、上升的。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它带给了我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

答: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总体来说,目前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比如中俄边界线正式划定,中越陆地边界线的划定,中日关系改善,中日韩首脑会晤实现机制化等等,可以说是处在以说正处于历史上周边安全比较好的时期。此外,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合作、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等“热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不稳定因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82fb0f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