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知识归纳 (1)

2022-08-09 07:0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两首》知识归纳 (1)》,欢迎阅读!
诗经,归纳,知识

《诗经》文学常识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11世纪)至春秋中叶(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2《诗经》中分为风、雅、颂,其中:

风——各地民歌 雅——宫廷乐曲 颂——祭祀音乐 3《诗经》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关雎》知识归纳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6《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7《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界。 8《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9、本诗围绕一个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10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1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引起后文(:起兴作用)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3、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15、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蒹葭》知识点归纳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4、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5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6、诗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所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7、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8蒹葭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回环复沓,(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9《蒹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蒹葭》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写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10、关雎和蒹葭各表现主题以及写法上的异同?

答:①《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若即若离。后面两章是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情感韵味更浓郁

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9deb8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