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的包容性与人文主义

2023-02-05 10:35: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教文化的包容性与人文主义》,欢迎阅读!
道教文化,人文主义,包容性

道教文化的包容性与人文精神

学术史回顾: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中说,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

袁志鸿认为,道教“道法自然”的教义内容显示出超越和前瞻的人文精神,

教是重生贵生的宗教形式。



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和神仙家,其组织刍型也可追溯到战国

秦汉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张道陵天师在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创立正一盟威道为标志【1。其渊源深厚,源远流长。其文化更是与中华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博大精深。这得益于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使得它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的吸收各种流派的文化,越来越壮大。而且道教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其中其包涵的人文精神便是其重要体现。

我们不妨先谈谈其包容性。道家与道教即渊源字的观念而加以扩充,统摄天地、鬼神、物理、与人生的共通原则而立教。道教文化和道教信仰,是以中原

文化、齐鲁、荆楚文化为主干,溶汇了华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燕齐方仙信仰及西南少数民族信仰,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文化和信仰【2】。其实其源流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信仰。可以说它是融合和集结了中华大地各个地方的原始信仰而逐渐形成的。其内涵在历朝历代都有拓展,这也是它的包容性的体现。

在最初它以原始的多神信仰和巫卜筮之术形成雏形。这使得它成为了个多神教派,但也使得它具有莫大的包容性。接着它又融合了《老子》易经》等的理论,从而初具形态。因为其包容性,故在战国时期的百家鸣的局面下又吸收了不少内容,比如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到其最终开宗创派及以后,它都海纳百川地不断吸收各种各样的学说为己所用。

医药养生上吸收了《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在汉末、魏、晋时期,神仙方士学术与道教宗教思想合流【3】;在它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又吸收了先秦、战国时期的仙道真人、及中国民间和众多少数民族崇拜的诸神,乃至中国历代的伟人、圣贤、英雄、烈士【4】;在学术、规制上它吸收了儒家,阴阳家,佛家等一些学派的内容,如道教中的教职人员的地位是符合儒家礼仪的,道教重仪式,也是符合儒家礼仪的,从道士的装束看,留须蓄发,遵守的则是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正是儒家的要求。佛讲行善,道教同样要求信众积善行德5在认识论和思维方式上,继承了道家的特色,汲取了佛家的长处,具有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总体上,和中国哲学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6同时墨家的尊天、明鬼和兼爱、互助思想都被道教所吸收,特别是墨家的严密组织性,对道教影响最大

有人以道教“杂而多端加以贬斥, 殊不知正是这种「杂而多端」才正是道教没有门户之见的博大胸怀,才能把被儒家排挤、与佛教无关,而与道家思想有渊源的古典著作收容在道教丛书之中。如《道藏》中收入《墨子》这部著作,就是个典型例子。《墨子》是赖道教文化丛书完整保存下来的,今天我们能全面研究墨家思想,应是道教的贡献【7】。

正是这种包容性,使他长存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不断的变化,不断以海


纳百川的胸怀充实自己。

现在我们再谈谈其人文精神。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中说:“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它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这说明了道教的人本思想。

道教是重生贵生的宗教形式。教义内容并不止于“人本主义”的关爱。也不仅仅限定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的关怀。道教关爱社会的人文精神展露,还包括所有曾经生活于社会和即将来到并生活于这个社会的人们,并由人类推而广之,盖于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群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众生”。经日:“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既为大道、天地、日月所生化养育,那么禀天地日月大道之正气的人类,自然要“爱物惜命”关怀众生,这也是道教教义人文精神的体现。道教为了强化这种标志人文精神博大胸怀的教义内容,甚至通过清规戒律明确要求教徒去遵守。全真三坛大戒中就有戒条明文规定:“不得有心践踏虫蚁”“不得惊散栖伏”“不得无故采摘花草”“不得无故砍伐树木”“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不得冬月发掘地下蛰藏”等等。同时道教相信:不仅是人类禀赋道性,可以修真悟道,成仙了道;其他动植物生灵获得特殊机缘.亦能通过修持达到这种目标【8

而且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大同”,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私有护私有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9即便在修炼上它也注意到平等的问题,比如男女双修,它也不会以伤害女方而获取利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教是一个具有莫大包容性和宏观人文精神的宗派。如果他能好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相信道教必将焕发新的光彩。而这些精神必将在我们的时代发挥巨大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 2 闵智亭《道教杂讲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b8d440336c1eb91a375d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