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

2022-10-31 18:1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拜倒,石榴,有关

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

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

相信每一个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拜倒在石榴群下.” 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看来这条被男人拜倒的“石榴裙”原来是条美丽女性的魅力和权力的“裙子”。现如今女人已经没了美人杨贵妃的权势,只剩下隐形的魅力,如何运用好这条“裙子”是乎已经成了女人们的难题,而且让男人拜倒岂是易事?一时容易,一世难也!

唐诗描写石榴裙

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


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 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

万楚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等。

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

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 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中外结合产物

“石榴裙”自然是与石榴有关。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 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 晋·张华《博物志》记载说:“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为吉祥物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暗含多子多福。故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石榴文化与美丽名字

也许因为石榴是中外结合的`产物,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c5eec0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