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

2023-03-20 18: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欢迎阅读!
张学良,中国,贡献,最大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题记

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中,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是仅次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谓易帜,就是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的国旗。张学良毅然易帜,标志着旧军阀割据时代的结束,同时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东北易帜的缘起

19284月,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攻占了山东和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拟采取和平手段交涉,以实现全国的统一。张学良此时也在考虑东三省的前途。6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撤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关东军正急于利用皇姑屯事件所造成的紧张形势,在东北制造傀儡政权,百般阻挠易帜。而且奉系参与决策的高层人物,在讨论易帜问题时意见不一,以至于迟迟难下定论。27岁的张学良决心雪国耻报父仇,尽早实现南北统一。期间,国民政府曾派孔繁蔚与张学良秘密会谈,虽没有完全达成协议,但对易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后来不久,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的统一!事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东北易帜的历史条件

1张学良方面,首先他历来反对内战,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希望国家统一;再者,张学良当时对北伐军相当佩服,认为它不但战斗力强,而且有一套为奉军所缺乏的政治工作。他曾对人说:我们争什么天下?奉军南下河北、河南,占领了不少地方,可连一个县长也派不出。

再次,由于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张学良片面地把经过国共合作、获得苏联援助而发动北伐战争的功绩,全都记在蒋介石身上,从而认为蒋介石有统一中国的能力。 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后,张学良做出最卓越的贡献。

为早日实现易帜,张学良于七月初成立由王树翰、邢士廉、米春霖、徐祖贻等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关内与国民政府磋商易帜事宜。张学良向蒋介石表示:对易帜、实行三民主义皆毫无疑义,但有四个问题须亟待解决,即外交方面、党务方面、政治


分会问题及暂停对热河军事行动问题。妥善处理好诸问题后,他初步计划于七月二十一日易帜。

2)日本方面的反推动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约见张学良,要求实行《满蒙新五路协定》。张学良答称:皇姑屯炸弹已将张作霖专车里的所有文件全部毁灭,一切都已无根据。 次日,林久治郎再访张学良,向张学良转交日本首相田中的信件,信中再次反对东北,并要求履行所谓日张密约。张学良对日本的警告极为不满,但同时又感受到威胁。为避免日本武力干涉,他决定推迟易帜日期。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文中说: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现奉垣形势,我兄定悉。后来,张学良与林权助、林久治郎在会谈中发生激烈争执,张学良愤慨异常,对周围人说:日方欺我太甚,誓必易帜,即死于青天白日旗下,吾亦甘心。

3)统一史历史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就像张将军说的南北统一,人心所向。 全国各族人民都盼望祖国能早日和平统一,加上相同的民族意识形态的牵连,促使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

易帜成功,完成形式上的统一,中华名族万众一心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北洋军阀遂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蒋介石获得完成北伐、统一全国的盛誉,从而掌握了南京的中央政权。东北易帜,其本身求统一、求抗日的历史趋势是完全正确的,是顺应历史发展方向、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张学良将军一生中最令人称道的爱国壮举之一东北易帜表明,张学良不仅是张作霖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其父的叛逆者。他一反张作霖对日本感恩戴德的亲日立场,代之以铲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为目标,从而使奉系军阀由亲日派变为反日派。

总之,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f353f9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