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2023-01-31 21: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欢迎阅读!
分配律,乘法,数学教案,年级,小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两个加数〔或减数〕相,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xc+bxc 还有另一种表示法: ax(b+c)=axb+axc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解并描述思路、观看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看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根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安排律。 教学难点:乘法安排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安排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安排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7

二、教学目标确实定

依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乘法安排律,会应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育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安排律的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采纳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主动参加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主动参加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8 25 4 25 6 4 7 8 5 2 3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晰。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竞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40+4 25 37 45+55 37 68 32+68 68 80+8 125

竞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 老师导入:刚刚的竞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到达了高潮。老师告知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安排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安排律?用字母如何表 ? 2 应用乘法安排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安排律? 4 7 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65 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用 6 7 钟的时间把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想尽方法去记忆新学问。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察指导,关心个别学生把握新学问。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学问,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果,也会专心的去把握乘法安排律。 三.相互沟通,加强记忆。



8

老师信任,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把握了乘法安排律。下面同学们就依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安排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安排律,这时他肯定会特殊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知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安排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相互沟通,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稳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敏捷多样,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表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安排律

(a+b) c = a c+b c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08060e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