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雁荡山

2022-07-24 06:3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雁荡山》,欢迎阅读!
雁荡山

浅谈雁荡山

摘要:雁荡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以其雄奇壮丽的风光以及独特的地质结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文通过对雁荡山成因的分析,对地质结构特点的论述以及对其风光的简介和对其文化底蕴的探讨,来说明雁荡山是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关键字:世界地质公园 破火山 流纹岩 文化遗产

20052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我国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四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台州温岭市,它由乐清雁荡山主园区、西园区永嘉楠溪江景区和温岭方山——长屿洞天景区三个板块组成,雁荡山属于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最高海拔一千一百零八米。

雁荡山属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生代火山岩带,是一座距今一点二八亿到一点零八亿年早白垩纪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大型破火山,以古火山结构及火山岩地貌为主要地质遗迹,面积约294.6km2,地处亚洲大陆东缘的南部-中国滨太平洋构造域。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东缘低角度斜向俯冲,导致中国东部由EW向构造体制转变为NENNE向构造体制。这一构造运动在中国被称为燕山运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雁荡山白垩纪破火山,即在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构造背景下形成,雁荡山是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复活型破火山,雁荡山破火山其火山岩活动涵盖了陆上不同成因、不同结构的喷发流纹岩,演化分为以下8个演阶段:早期火山碎屑流爆发→破火山塌陷→破火山复活穹起阶段→火山碎屑流再次爆发→最后一次火山碎屑流爆发→破火山再次塌陷→岩浆侵入→破火山抬升剥蚀→世界地质公园现代地貌景观形成阶段,即火山口2次塌陷、破火山2次复活。

目前,全球有五十五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境内有十八家,而以中生代白垩纪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只有雁荡山一家。在火山形成后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雁荡山沟谷深切,地貌险峻,多方位地展示了破火山内部各种地质要素,由此造就了以“奇峰怪石、层峦叠嶂、石室古洞、飞瀑流泉”四绝著称的火山岩地貌景观,最典型的莫过于雁荡山的峰和瀑,雁荡山共有著名山峰一百零二座,大多拔地而起,却又不同于玲珑多姿的桂林的山峰,而是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雁荡山有许多瀑布,有名称的就有十八处,基本上以其优美的姿态打动游人,最著名的瀑布有大龙湫、小龙湫和三折瀑。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雁荡山的流纹质火山地质是与由嶂、峰、门、洞风景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区域上具代表性的陆相流纹质火山地质景观,因而在古火山学、火山构造岩相学、大地构造环境、旅游地学、地貌学和景观学上,均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科学意义。地质书籍描述到的各种流纹岩在这里都能找到。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之为“流纹质岩石的天然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雁荡山破火山全球性突变事件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独特性,在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是研究大陆边缘岩浆作用深部地质过程的天然深钻。




雁荡山的风光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由于地壳和火山活动,还由于雁荡山处于海洋季风气候。雁荡山火山岩层保护良好、有巨厚的流纹岩层作为造景的主“材料”断裂及沿断裂的溪涧流水的塑造作用、外力作用雕琢细刻雁荡山的风光、植被发育与良好保护以及季节、昼夜、阳光、雨水、风力的变化增添了雁荡风光的变换性是雁荡山风光形成的主要条件。

“始于唐,盛于宋”,雁荡山来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但它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寰中绝胜”“天下奇秀”的名山,雁荡山自有其自身的山水美学特色。雁荡山由于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等景观特点,所以雁荡山最突出的形象美的特点还是奇。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但人又怕沉静太过,于是就有“灵岩飞渡”的准杂技表演。其实,灵岩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窗洞、龙鼻水、龙湫、玉女峰、双珠瀑等,只是都被藏掖到隐蔽处去了。

雁荡是一座大山——一座大美之山!众多诡形殊状的峰嶂洞瀑,错落分布于45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大美难状,大景难绘。 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 “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是诗人的感喟;“兹山不可记也„„”则是散文家的断言。自古至今,雁荡山已被无数文人的笔尖一再切割,一再摹写,一再雕绘,如南宋的谢灵运,唐代的杜审言,北宋的沈括、叶适,明代的徐霞客、汤显祖、戚继光,清代的袁枚、邓石如,近代和现代的康有为、蔡元培、叶圣陶、郁达夫、郭沫若、邓拓以及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名人,都在北雁荡山浏览和考察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为名山生色。



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作为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

总之,雁荡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以及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伫立在中国这秀美的河山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1.《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地质研究》 2.百度百科

3.《浙江地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18f31ca8114431b90dd8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