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普顿金律》有感

2023-03-02 23: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邓普顿金律》有感》,欢迎阅读!
普顿,有感,金律》

我对成功学始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比尔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笔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八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当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而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但凡一本书被归类为商业书籍,那么商业价值最大化就是出版呈现的最大目的之一。为了达到这一个目的,出版商会有意识地对内容加以修饰,因此市场上大部分的成功学都会走这样一条路子:淡化与生俱来的优势,强化后天的努力,以达到大部分普通读者内心的共鸣线。这是我对此类励志类书籍不置可否的原因之一。 但这本《邓普顿金律——21个成功和快乐之道》除外。

这本书所表现出的朴素、写实、从而引起的共鸣,是可以值得好好写一笔的。 和大部分人一样,邓普顿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小康之家,在起跑线上拥有的一切都具有大众可比性:一个未受过高等教育凭借自身努力考取律师资格的父亲,一个知识分子的母亲,一个帮助大人在农场干活的哥哥。就是在这样一个和全世界成千上万普通民众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邓普顿学会了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不会去做的事:四岁学会通过买卖农场豆子获得收益,缺少学费时懂得打工赚钱,懂得了"借债"意义与危害。就是这样几点不起眼的与众不同,在数十年后邓普顿的职业生涯中引申了巨大的意义:懂得了交易行为的意义,想赚钱必须克服弱点以及勤奋的道理,负债经营的必要性与防范性。

第二,对性格的适度调整。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历来是哲学界一个不亚于"鸡生蛋谁先谁后"的问题。邓普顿在童年时期所展现的性格几乎是绝大部分人的缩影:内向、害羞、克制、勤俭,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善于思考却不善于和人长袖善舞交际的人会在日后美国投资界占据一席之地。事实上,邓普顿的性格在他求学时为学费打工时已经凸显了问题。他只找到了一份推销报纸的工作,需要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对陌生人的敏感和内向使得邓普顿在一开始颗粒无收,然而他很快发现了如果转变适当的态度会带来的惊喜收货,每推销成功一份报纸就会有得到一半推销费的酬劳。邓普顿想明白了一件事,他不再把这份工作当成压抑自身的一件事,而是将它视为一个机遇,一个尝试适度改变自身性格的机遇。这里面,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当一个问题不再被人视为"痛苦"而是视为"机遇"的时候,那么此人对待问题的态度也会从"悲观"转向"乐观",这是邓普顿后来推销成功赚到学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从此调整了性格的最大原因之一。

第三,勤俭。中国人讲"侈恶之大,俭为共德",邓普顿显然也是这一观点的跟随者。比较特别的是,邓普顿的勤俭不止在于童年,更在于成年后,作为投资界已有一席之地的人,邓普顿的财务状况非常良好,但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邓普顿仍然坚持勤俭,并且将这一态度延续到了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邓普顿将勤俭贯入了投资领域:每笔收入都有留存部分,坚持做预算,坚持在预算范围之内开销,购入防范通货膨胀的资产、聪明地进行投资,正视复利的惊人价值,1美元在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2%15%的情况下,60年后会变成900美元和4400美元。可见勤


俭不单单是简单的"省钱"二字。他将这一个道理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勤俭"不是穷人该做的事,而是聪明人该做的事;这本是一件难以做好的事,必须聪明,才能做到最好。

投资之于邓普顿,是事业,是人生,将美好的性格贯穿其中,做好了事业,也就做好了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351c8e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