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手抄报

2023-03-29 16:0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手抄报》,欢迎阅读!
抄报,茶文化,中国

中国茶文化的手抄报



茶叶的起源

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木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虽然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产茶叶,也有饮茶的传统,但最初都源自于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陆羽733804《茶经》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在今天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还能看到一些树龄2000多年的野生茶树,这里就是茶叶最初的源头。今天,除西南地区还生存着一些高大的乔木茶树外,其他地方的茶树均已灌木化,这种变化显然是自然与人工共同选择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工植茶始于何时,曾经众说纷纭。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民间也有传说,认为是上古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事实上,茶叶起源不会如此之早。《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古代巴蜀曾经将茶作为贡品进献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由此可见,茶叶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西汉王褒生卒年代不详《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文字,这里所说的“荼”就是“茶”,西汉初期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了用于随葬的茶叶。这些都说明,至迟在西汉时期,茶叶就已经较为普及,并已逐渐自巴蜀向东部传播。

在茶叶传播和流行过程中,佛教禅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世纪时,禅宗祖师达摩来到中国,从此佛教禅宗在中国逐渐兴起。禅宗修行时要求静坐参禅,经常为了修行而彻夜不寐。因为晚间不食不睡,故而能提神醒脑的茶叶就大受欢迎。茶叶首先在中原地区的僧人间流行开来,此后,随着佛教的传播,饮茶习俗亦自佛门传入世间。唐代时,饮茶习俗已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贵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茶的种类

1、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

2、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 3、绿茶: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 4、白茶: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5、黑茶: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 6、黄茶: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茶文化的涵义

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品位。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35ca17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