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酒的文章—美酒飘香

2023-03-15 12:32: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描写酒的文章—美酒飘香》,欢迎阅读!
美酒,飘香,描写,关于,文章



关于描写酒的文章—美酒飘香

今天本文库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酒的文章-美酒飘香,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篇描写酒的文章讲了些什么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诗云:"有花有酒春常在"、"万事不如杯在手"、"酒逢知己千杯少"、"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也有很多喝酒的名人: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梅煮酒论英雄;阮籍一醉三月不醒,以拒司马炎求婚;刘伶喝得酒气薰天,叫家人荷锹跟随身后,说:"死即埋我。"陶渊明"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嗜酒自号"醉翁";苏东坡"夜饮东坡醒复醉";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武松有一分酒就有一分本事,醉打景阳岗猛虎、快活林蒋门神......

我的父亲不是名人,但他也喜欢喝酒。父亲从何时开始喝酒,我不知道,他年轻时参加八路军,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经常喝得酒气熏天,他手下的营长张大彪,也每天地瓜小烧就着日本牛肉罐头,李云龙叫政委赵刚喝酒,赵刚说不会,他便两眼贲张地斥责道:"你不喝酒,到独立团来干啥?"是啊,那时今天喝酒的家伙还在,明天说不定就丢了,喝点酒也是应该的;我们再看那些敢死队员,上阵之前总是要满饮一大碗酒,那是与人世诀别的酒啊。父亲可能就是那时在部队开始喝酒的。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只酒坛,能盛百十斤酒,里面酒常年不断。文革时期,父亲成了"走资派""靠边站"了,他每天午觉起来后,就炒一盘花生米,或黄豆,盛一壶酒,一边饮酒,一边看小说。从三年自然灾害至文革以后,国家经济困难,吃粮尤为第一要紧问题,因此酒很不好买。当时有八大名酒:五粮液、茅台、西凤、汾酒、竹叶青、泸州大曲、古井贡酒、董酒,都很贵,一瓶一斤装的五粮液,官价310元,我这样国营企业职工每月工次才33.5元,一般人买不起,也很难买到。国庆和春节,一年两次发票供应洋河大曲、双沟大曲或五醍浆,平时市上可以买到的是一种地瓜干散装烧酒。但我父亲1958年来到这个城市,直至八十年代离休,一直在商业部门担任领导,即使在物资最紧缺的时候,家里也没有断过酒。父亲喝了一辈子酒,至91岁辞世,身体也没有喝出病来。受父亲影响,我的兄弟从上小学时就开始喝酒,长大后成了一个酒鬼,一天不吃饭可以,一顿不喝酒就不行。喝了酒,和颜悦色,不喝酒,

1






就寻衅闹事;胰腺钙化,血糖升高,几次病危上医院抢救,也还是要喝。有人说:喝酒伤肝伤胃。"但好酒的人说:"不喝酒伤心。"对于那些好酒的人,喝酒定是有着无穷的乐趣的吧。

也许是遗传的关系,我也颇有些酒量。但我不喝酒,从未感觉过喝酒的乐趣。在我青年当兵的时期,部队首长和机关可以喝酒,但基层连队是不许喝酒的,年、过节也不例外。19725月,我父亲到部队看我――我家有一个邻居,也和我在一起当兵,父亲替他家里带来了一些东西。一天上午,我去找他,他不在;下午再去,还不在;晚上又去,他们连里人说他失踪了。那天是星期天,我们部队与当地响洪甸水电站比赛篮球,找他当裁判,才发现他中午饭也没回来吃。上熄灯号响过以后,我再去找他,看见他们全连集合,他站在队列前,低着头,指导员正在训话。第二天他才来见我父亲,告诉我,昨天他过生日,几个老乡,在山上喝酒,喝醉了,晚上又在山上燃起一堆篝火,被哨兵发现,抓了回来。当时我们部队在皖西大别山区响洪甸水库旁的一个深山沟里,地处荒僻,闭塞幽远,只有一条山路,蜿蜒通往三十余里外的六安县独山镇,此外便是绵绵无尽的群山。那寂寞的大山,阻断了家乡万里,锁住了青春韶华,辜负了风花雪月,我们那一颗颗年轻的心,思念亲人,向往喧闹,渴望爱情,他们在山间,饮酒取乐,也是一种情绪的渲泄吧。

但我们的指导员常常喝酒。他用一只棕色的大药瓶,里面放上灵芝――那儿的山上可以采到野灵芝――用酒浸泡,瓶子上贴着一张胶布,上写"药水"。父亲来时,他陪我父亲吃饭,在一只茶缸里倒上酒说:"我喝的是药。"1975年元月,我在我们部队宣传队,接到退伍的命令,宣传队几个老乡,在炊事房弄了几个菜为我送行,用白搪瓷茶缸,每人倒了半缸子白酒,都有半斤以上。那是我第一次喝酒,喝后也没有什么感觉。

"文革"结束以后,兴起"走后门"的风气。先是买紧俏物资要"走后门",改革开放后,实行价格"双轨制","走后门"搞到"批条",成了做生意一夜爆富的途径,记得1984年时,我想买一架钢琴,没有钱,一个在糖烟酒公司的战友说:"给你几吨糖卖卖就有了。"再后来,"走后门"的风气弥漫到官场、商界、学术、司法、文化、宗教一切领域,这时喝酒就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功利作用,凡在办公室里办不成的事情,到酒桌上,三杯两盏下肚,就可以办成。于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5a4d6e1d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