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小议“假借”

2023-01-27 08:35: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随笔:小议“假借”》,欢迎阅读!
小议,假借,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小议假借

小议假借 程予东

李秉康老师讲座伊始,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图片:兽中之王狮子绷紧四肢却追不上开着摩托车的斑马。他问我们看了图片后获得怎样的启发,大家一致认为自身条件虽然有欠缺,但是如果能够假借于有利的条件,照样取得最后的胜利。

试想,如果斑马没有摩托车这一凭借,它的命运会怎么样?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它奔跑的速度也是不可小觑的,但是和健壮的狮子相比,还是非常逊色,最后极有可能落入狮口。摩托车上的斑马很潇洒,它的胜利源自善假借于物。

说到善假借于物,不由让人想到了那只可爱的狐狸。狐狸面对被老虎吃掉的危险,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妙计来,它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这只狐狸聪明极了,它的聪明就在于能够假借老虎之威护住了卿卿性命。设若它没有这份假借的聪慧,成为虎口之食物将不是什么悬念。至于有人把它理解为借助权势作恶,我倒感觉冤枉了它,在这个故事里,狐狸只是保住了性命而已,哪里看出它作恶了呢? 但是假借它物作恶的也不少啊。他们自己作恶,受害的可能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能是关乎更多人的人间正气和公平,到最后也有可能是作俑者本人。 一些假借者,给所借对象带来了无尽的暗黑。像那种借别人的钱去投资,结果钱一到手,虚晃一枪,整点动静吓唬一下人,其实暗中另有动静,金迷纸醉或者做出卷款搞人间蒸发的恶毒事来。这些做法着实可恶,拿钱的当起了大爷,管你这被借人喝东南风还是灌西北风。 还耳闻过这样的事,自己孩子高考成绩溃烂不堪,却假借某种关系篡改别人档案,搞偷梁换柱的勾当,把自己子女顺利送到大学,本该读大学的却被蒙着,一生命运被这样的人扭曲改写。还有自己本身只半瓶醋的水平却能够在某些岗位任要职,有朝被揭,指定能追本溯源,原来都是借着爷娘老子亲戚朋友亲爱的等社会关系或金钱达成的交易。再有某地的公务员考试,题目会被一些人提前知悉,面试者都是圈里熟悉面孔,这种假借者不胜出岂不是咄咄怪事。

试想你们这样的假借对别人公平吗?你们得到了一些东西,但是你们也丢了一些东西。就怕那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假借者,要告你告去,能够蛮横,而且还蛮横地顺畅,这就让人不仅不爽,而且还令人无限悲凉。我们总是拿多行不义必自毙来给定论他们的结局,想着以此卑劣手段置别人于不义之地的假借行径早晚会被收拾,或者被逼急的人黑吃黑,或者被法律捆绑。拍手称快的结果不是没有,只是还没有蔚然而已。

生活中谁该擦亮眼睛,洞察他们的来头和本性,让他们的阴谋破产,护佑受害者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指望你我这些草芥般的百姓吗?如果仅仅仰仗这些白丁,我得数数多少人灌西北风,乌压如云。

社会上为非作歹的假借行为就像唐僧取经路上的妖怪,修炼成精,多有来头,你自己去钻洞,结果发现洞连着洞,藤攀着藤。填平一个,他从别处遁逃了,斫去一侧,分叉四五枝,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的特色而已。这种特色已经波及到了校园,君不见,校园里见到那种自己懒得做题,就假借、电脑搞到答案的学生,还有征文收上来一篇惊诧再读下去竟发现若干篇撞车的学生,原来你以为只有学渣才做这样的事儿,现在学霸都加入了这行伍中了。再追究下去你一定会发现浩大一张网,都连着,他们有自己的圈,圈里答案一贴出来,大家趋之若鹜。他们的答案和你教参一字不差。你痛心疾首地怨愤道:借助、电脑得来的现成答案,如出一辙的文章不是剥夺了你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吗?便利在这里向饥渴的他们抛媚,


你希望他们有定力抵抗诱惑,这真有点痴人说梦了。不要抓狂,这是人的劣根性决定的。劣根性之一是惰,惰于付出,巧于得到;劣根性之二是短,顾于眼前,不瞻于后。

这假借如同黑洞,具有极强的吸纳能力,具有无孔不入的魔力。你以为抓住几个倒霉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错,在这个网上网来的时代,堵是难的,只能疏,往有价值的假借道路上疏导、引领。

我们应该极力推赞荀子在《劝学篇》中所提及的善于假借外物而达到目的的君子行为。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列举高处、风、车马、舟船等假借对象,目的是为了设喻,证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善借外物可以切实提升自己应对繁复回旋现状的才识、能力、境界。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补给自己,成为有才德的君子也非妄谈。

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推崇那种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也不损害所借对象的利益,还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假借,这应该是真正有意义的假借了。 【原文链接:_6bafb4960102vioz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a5df4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