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森斯“模式变项”理论:

2023-01-02 15:21: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帕森斯“模式变项”理论:》,欢迎阅读!
帕森,理论,模式,斯“,项”



帕森斯模式变项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帕森斯提出的关于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模式变项理论反映了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相互对立的结构特性,成为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两极对立的基本模型。

这些模式变项共有五对: ( 1 )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依据普遍认同的统一标准待人处事,特殊性则对不同的人和事运用不同的标准。

( 2 )专一性与广泛性。

前者是指社会结构功能单一,后者是指社会结构高度功能普化,如企业既是经济单位,又是政治单位和社会单位。

( 3 )自致性与先赋性。

前者是以角色执行者的实际表现成就来评价,后者是根据角色执行者的先赋条件如家庭背景、关系来评价。

4)情感中立性与情感性。

前者指角色行为不受情感影响,后者指角色行为常受情感影响。 5)个人倾向与集体倾向。

前者是指在互动情景中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后者是指在互动情景中优先考虑集体利益。

在帕森斯看来,普遍性、专一性、自致性、情感中立性、个人倾向是现代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特殊性、广泛性、先赋性、情感性、集体倾向是传统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所向。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f50cfa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