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游记》主旨的理解

2022-08-16 06: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西游记》主旨的理解》,欢迎阅读!
西游记,主旨,理解



对《西游记》主旨的理解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因其深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学底蕴,许多学者一直不断地探索其背后的主旨思想。在学习视频课程《西游记》详细区别各家主旨的基础上,我个人较为认同“幻中有理”和“心学思想”两家主旨。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对“主旨”的解释:“主要的意义、用意和目的”也就是说主旨代表了作品的主要意义指向。刘一明的《西游原指序》说:《西游》一记,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西游记》身上的宗教特色非常浓郁,虽然不能作为纯粹的宗教经典,但书中确实有许多道教丹道修行要点,甚至在清代许多道士以此书作为修行参考。

在《<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一文就有“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彼以为大丹丹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这一段关于“心猿意马”“肝木肾水”的说法就切合了丹道修行的说法。书中有诗说:“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合意,紧缚牢拴莫外寻。“心猿”指人的心灵,“意马”指人的意志。正常情况下,“心猿”跳脱难定,“意马”散乱不凝,人的精气就会流失难于蓄积修行。因而要“驾心猿,伏意马”,从而宁心静气、不妄动欲念,肝气、肾水得以汇聚。

另外“心学思想”这一主旨又可以和“幻中有理”相互结合,比






如小说第14回的回目《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一回说的是孙悟空为激怒唐僧驱赶自己,故意棒杀六贼。其中“六贼”指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修道的基础就是要摒弃“六贼”,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就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孙悟空虽破了山中贼,却反而让心中贼开始作乱。而之后唐僧又从观音所化的老母处得到“定心真言”,将其戴在孙悟空头上,使其定心明性,心贼方破。从这角度理解,这一回就是从心学角度提醒道士“修行以修心为上,心贼不除修行不成”

综上所述,我倾向于认为“幻中有理”和“心学思想”两家主旨相结合,对于《西游记》的解读就更加贴合原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ff1b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