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外国大学论文

2022-12-06 17: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几年的外国大学论文》,欢迎阅读!
外国,论文,大学

近几年的外国大学论文

内容摘要:

外国文学涉及大量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潮、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较之其它课程,教学难度相对更大。而传统的文学教学大多依据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主张在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采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方法,以期为外国文学教学的探索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文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主体性教学

外国文学课肩负着传播引荐民族文化,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由于它来源于相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具备异质文化性质,在精神心理、价值建构、审美崇尚等方面均表明出像中国文学相同的特点,学生在认知上往往产生距离感、陌生感。同时,外国文学牵涉的范围广,作品多,从古至今发扬下来的文学思潮和现象纷繁复杂,同一思潮在相同的国家的表现形式存有非常大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国家里,相同的作品也同时存有相同点和独特性。因此教学难度相对很大。

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一般依循文学史发展脉络,做史选结合的综合描述:内容上厚古薄今,详远略近”;方式上基本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进行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无疑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多向度的研究,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大多文学教材采用“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节选”的三段式套路,因其“史”和“编”的特点,长期以来在学术理念上形成了误区:教材定位的非学术化,文学史知识的纯客观化,操作方式上的集体化。于是,教材忽视了文学自身规律和特性,重点不够突出,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反映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性:

第一,从横向上,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整个西方文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以及20世纪中期发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19世纪及以前的经典文学,对于20世纪尤其就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则无暇顾及或只是匆匆拎过。于是便构成了这样的弊端:科学知识陈旧,即时性高,信息以获取落后于当代关键研究成果及前沿动态。因此,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内容应当搞适度调整,“本着详将近略离原则,把重点


从古代安远至现代”,尤其就是20世纪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彰显文明成果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更新切换,并使学生介绍现当代关键的研究成果、文学思潮、抨击方法。 第二,从横向上,压缩文学史教学,开展专题教学。在以往的文学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文学史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宽,作家作品多,文学现象纷繁复杂,面面俱到,给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基础课程占用的时间过长,既不利于教师的科研探索和学生的自学研讨,也影响课程体系的建设。所以,在保留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对其大力压缩,并推出一系列专题选修课,比如:英美文学经典、西方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西方小说叙事研究、西方诗歌艺术研究、西方悲剧艺术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论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概论等。这样改革,极大丰富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趋于完善,尤其是为我们的研讨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钻研和思考,完成文学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

第三,注重文学理论在教材中的促进作用。文学理论就是用作演绎文本的广泛理论,原是对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但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创作。具备历史重要性的文学理论学派包含存有:新批评、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抨击、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学生掌控了相同的文学理论,便有可能使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从代莱角度和层面对作品展开分析和阐述。现代文学教育正是必须构成多元化的阐述格局,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写作。

总之,在编订外国文学教材时,我们应坚持“以史为经,以论为纬,以作品研究为中心”的原则,编写出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有大学特点的外国文学教材。 .使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模式

大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替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此,外国文学课堂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能力。 第一,更新观念,创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依据当代诗学阐释学思想,“作品包含文本和读者认知两部分,那么学生的写作和认知才就是文本自身意义以求同时实现的唯一途径”。所以文学教学应彻底改变以往以老师传授居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导”主体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功能。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精讲、少讲、不讲”的原则,即重点、难点的地方精讲;参考资料多的内容少讲;简单易解的部分不讲,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达到“一课多能”的教学目标。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能力,又能在思维方法、学习态度、表达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19ba55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