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大地震谈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策略

2022-05-16 16:33: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汶川大地震谈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策略》,欢迎阅读!
汶川,突发事件,地震,应对,策略

从汶川大地震谈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策略



作者:浩歌

浩歌时评: 向地震所有死难者默哀,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向所有进行一线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致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声明:此论文为笔者根据已经公开发表在《声屏世界》杂志的学术论文修订改写,除中华传媒学术网、中国公关网等少数网络转载经过笔者同意外,其它媒介发表均没有经过笔者同意。中国教育电视报不署名转载笔者此文章,为侵权使用。

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和体现。今年来的突发事件种类较多,规模较大,定格在我们记忆中的是一幕幕的惊心动魄:抗击大雪灾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多年来影响面大、事件复杂、破坏力最强、应对最困难的突发事件。历年来突发事件性质和影响力各不相同,冲击力、影响力迥异,研究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对突发事件和媒体应对策略大有启发。

一、媒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立突发事急机制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各级新闻媒体的当务之急。面对突发事件,一个理性和成熟的媒体应该处变不惊,从容面对。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启动紧急直播,迅速组织报道,在突发事件直播中显现专家资源、新闻资源、机制成熟的优势和特点,突发事件报道运作趋于成熟稳健。

9-11恐怖袭击对中国电视的教训是深刻的,当更多的人自己花钱到宾馆收看凤凰台和其它际频道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电视落后的不只是观念层面还有技术层面的落后。即使我们能直播9-11恐怖袭击依然有很多技术难题:中断正常节目产生混乱的代价、主持人不会英语缺少国际知识等素质的落后、缺少电视台自己的新闻评论员、使用境外信号的技术困难、双语直播能力的匮乏等等。因此,中断正常节目不是一句话能实现,也是非不可而非不能的能力缺乏。电视台在画面资料匮乏的情况下,把大量需要主持人和评论员发挥的时段充满不是朝夕所能实现的。9-11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与国际知名电视媒体的不少差距。9-11事件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直播让中国电视直播有了很大改观。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矛盾运动的,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突发事件也就有了正确的态度。我们是社会历史的主人,但世界的发展并不完全遵循我们的理想版图。对突发事件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策略应对,这是建立应急机制的必然性所在。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往往突然来临,来不及准备,要做到临阵不乱,各级媒体应该有预案准备,这是建立应急机制的必要性所在。

媒体建立应急机制也具有可行性。对以前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可供总结借鉴,对突发事件的种类、过程、规律的分析概括也是可以操作的。突发事件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战争、动乱和偶发事件等等。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程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因此,尽管事件突发,但我们完全可以有章法可循。在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新华社以领先十秒的优势成为世界最先报道开战的通讯社,就是对报道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央视与凤凰卫视直播伊拉克战事

1


的新闻大战,更是体现了媒体的整体策划实力的竞争。各级媒体在具有一般工作流程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进行特殊事态工作流程的预案准备。

二、建立媒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思维原则

掌握辨证思维的方式对媒体处理、报道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媒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新闻价值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以此来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应该以辨证的思维方法做指导。这次抗击SARS的实践证明,以下几种辨证思维方法对我们尤其重要。

1、宏观观察与微观审视:宏观观察是把突发事件放在广阔的范围上分析、思考、判断,从整体上、大局上认识事件的性质;微观审视则侧重对事件局部、重点作分析,以从事件个性上了解事件的特点、影响。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事件的分析判断才有广度和深度。

2、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的范围限于一个层次,通过对事件的横向对比、一个方面的比较,认识一个层面事件的异同。立体思维是多层面多侧面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方面认识事件。

3、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前者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脉络去认识事物,理清事件在时间上的联系,比较事件在前后阶段上的变化;逆向思维则与此相反,从事件的反面观察思考,着往往会出新意。比如对SARS带来人们卫生习惯的增强等等“好处”的报道体现的就是逆向思维。

4、动态思维和关联思维:前者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认识的角度和取向的思维方式,侧重从运动中把握事件的性质;后者则从事件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同一事件不同方面的联系、不同事件彼此间的联系中了解事件。这两者结合,有利于把握事件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例如对抗SARS不同阶段的报道方针调整就体现了这个思维特点。

三、媒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构成要素。

突发事件应该激活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整合传播”概念来自美国营销界,是近两年传媒界比较看好的品牌推介策略。由于体制原因,媒体不同利益单元之间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很难形成统一的驱动。媒体各个环节之间互相脱节,无法形成统一的目标有机运转,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建立统一的应急机制。打破部门、中心、栏目等科层化界限。抗击SARS的斗争对各级媒体应急机制的建立起到了催生作用,从实践看,应急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领导机制: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启动突发事件下领导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建立上级沟通机制、掌握报道方针,维护新闻纪律,做到报道安全,发挥稳定社会的导向功能。

2、人员配备:组成重点报道力量,抽调精兵强将。编辑、记者、主持人等各个环节人员协调配合,打破科层制界限,进行横向联合,组成任务小组。使报道有充分的人力保障,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

3策划预案:根据自身特点确立报道规模、手段、方式,对此进行精心策划。策划应力求出新、

2


出奇,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主体。如电视的节目整合、特别报道的节目形态、资料准备、主持人、嘉宾配置等。

4、技术支持:时效是新闻竞争的第一要素,在新闻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报道的技术支持是保持时效的关键因素,对电视台来说更加重要。如直播节目的直播连线,完全以可靠的先进的传输手段支持运做。技术大发展已经使电视新闻的时效由TNT(Today News Today)今日新闻今日报发展到NNN(Now News Now)现在新闻现在报阶段。在电视日益强调现场事实,现在进行时的时代,直播的各种技术手段应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

四、启动应急机制进行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媒体启动应急机制进行突发事件报道,应注意这种报道与平时报道的不同特点。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不可预知性、偶发性、无法控制等特点,使新闻报道难度加大,报道好坏关系社会稳定,在分寸、尺度的把握上需要成熟、理性、有度。这就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快速反应与准确判断的关系。在各种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时效竞争是第一要素。这就要求我午在突发事件后,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不使新闻成为“明日黄花”,时差越小,新闻越新,时差为零,同步传播,是新闻记者的最佳境界,也是媒体责任感的体现。在伊拉克战争、抗击SARS报道中,“飞字幕”的形式成为部分电视媒体的固定播报形式,在缺乏画面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用文字形式报道体现的就是快速、及时。在我海军361号潜艇失事的报道中,央视与凤凰卫视都是最先以“飞字幕”形式报道出去的,但央视无疑靠近水楼台而赢得头筹。但是,抢时效不等于没有判断的抢发。媒体对突发事件应准确分析判断,顾全大局、严格纪律。应从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判断事件性质,影响。应谨慎选择报道时机、口径、范围规模,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正面组织报道,起到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全面报道与有取有舍的关系。对突发事件,媒体应力求真实、全面报道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对于新闻的五个W、一个H(how)应予以全面真实客观揭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报道的事无巨细,不计负面影响。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原貌,也应坚持报道的法律尺度和法律道德约束,不超越报道权力的极限。在处理好报道与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方面,就尤其应注意。例如在空难发生后,记者为追求所谓人性化细节,追拍追问空难家属的不合时宜的做法,就乎视了他人的稳私权利。

()客观真实与以人为本人的关系。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对突发事件的原原本本的实录与直播,追求现场感、真实性是我们的责任,但追求客观真实并不是乎视人的价值、生命与尊严,追求“热点”“焦点”更不应乎视广大受众的心理承受力。灾难性事件是常见的突发事件的一部分,在报道中尤其是要审慎处理好各种权利平衡。比如去年某次空难后当打捞员捧出黑匣子时周围人群热烈鼓掌的照片、镜头在报纸、电视出现后,引起一片争议,使受众感到不舒服,因为这是一场造成一百多同胞遇难的空难,当时还有许多人的尸骨还没有找到。媒体追求卖点同时,也应有利于受众的安全感,体现人文关怀。

启动应急机制下突发事件报道程序,是各级媒体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挑战考验,更是充实完善的机会,突发事件会让我们的能力更娴熟。意识更理性、品性更坚强,从另一视角看这更会给我们带来机遇和发展。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435ec20c22590102029d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