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爱国行为 (1)

2023-09-21 05:44: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爱国行为 (1)》,欢迎阅读!
爱国,行为,什么

什么是爱国行为?五四时期与当代之比较

爱国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中华儿女最应具备的素养,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那样,“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行为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在爱国主义政治意识的支配下,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它对强化政治主体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社会各阶级、阶层,维护国家权益,促进民族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网络化使得当代中国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对五四时期和当代的大学生爱国行为的表现及其特点的比较,以更好地扬弃五四爱国行为,促使当代大学生能真正做到理性爱国。

一、五四时期大学生爱国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一)爱国行为的表现

1、举行会议。资料显示,五四时期发生于北京且记录在案的16次学生会议中,有四次是筹备示威游行,3次组织大罢课,3次与抵制日货相关。单是191954日学生游行示威,是经过3次会议的酝酿而成型的,每次会议都为下一次更大范围的团结奠定了基础。

2、游行及请愿。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游行表达不满,斗争矛头指向外部,即日本及北洋政府内部的亲日期派,这种形式主要作意见、情感之表达,充满情感宣泄的语言而缺乏具体、统一的斗争目标。在第二阶段则主要是通过请愿,参与主体由学生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将北洋政府作为直接斗争对象,以给惧外、反动的当局施加足够压力。

3、集会。这种行为通常由某一突发事件引起,往往是作为游行的序曲出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集会具有自发性强、针对性缉捕特点,个体在充满着标语口号的集会中很容易产生情绪的相互感染、提升,进一步促进现场的浓烈气氛,吸引更多的个体加入,扩大声势,引发后续的游行示威等行为。

4、罢课。五四运动中,罢课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迫使当局正视学生的爱国诉求,二是罢课后学生积极采取行动,动员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转,给反动当局以压力。正因如此,五四时期的罢课最终都以学生要求之达成而结束。

5、街头讲演。五四时期街头讲演的功能主要是宣传,并说服、敦促各商号罢市,最终促成“三罢运动”

6、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五四运动中,大学生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行为与街头讲演紧密相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表率,积极宣传动员群众购买国货,劝导商家勿进日期货,对日本的经济分化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此外,五四时期的大学生还出版刊物、编演新剧以宣传爱国思想,组织护鲁义勇队,血书标语以唤醒国民,直到每一细小的行为无不贯彻爱国救国的思想。

(二)对于处于民族存亡关键时期的五四运动,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也因此具有鲜明的当时代特点,主要有:

1、政治性。当时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以国家责任感为出发点,行为的各方面都突显了强烈的政治属性。即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的目的在于反对政府卖国,维护国家主权及尊严,其动机是纯政治的。

2、组织性。这通过会议各种爱国组织的成立得以体现,大学生已具备了民主意识,但只是一种内在的民主意识,存在极大的自发性。

3宣传动员性。这主要通过街头讲演、集会编演新剧等行为体现。在当时新思想在社会传播并不广泛、信息的获得渠道较为单一且容易受到当局控制的情况下,既占有先进知识,又具有爱国热情的大学生,自然就成为宣传动员角色的最佳承担者。

4、扩散性。当时的爱国行为很容易感染群体,进而扩散成为群体的爱国行为,有时甚至导致群体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5妥协性。由于一方面大学生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力量,其斗争必须依靠其他群体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多样阶级背景,使得大学生内部存在阶级分化,这就使得学生的运动存在着妥协的一面。

二、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相对于五四时期,今天的大学生在爱国方面的激情依然没有减退,只是由于成长的社会环境有着与五四时期天壤之别,因此在表现形式及特点上也深深地刻上时代的烙印。

(一)爱国行为的表现

1、从实际出发,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纵观近几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2008年汶川地震中志愿者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救助受灾群众; 2008年奥运会期间,更有大批志愿者出现在大街小巷,向国内外友人提供帮助。这些行为都在无形中感染着人民群众,唤醒着更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时刻关注国家动态。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阅读网站新闻,搜索相关论坛,观看电视新闻报道等方式了解国家时事,关注国家动态,这说明他们是时刻关心国家时事的,从而反映出多数学生是爱国的。

3、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大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偏向理性化,反对用暴力或更激进的方式解决问题。对在抵制日货方面的打砸抢行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方式解决为题,如参加由合法的签名游行示威活动、在外国餐厅就餐时索要发票等。

4、提升自身修养,展现爱国主义精神。调查中发现,有68%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去,成为国家的后备力量,在国家为难之时挺身而出。75%的学生有意向继续相关专业的深造,希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以现代化非武力的专业化技能解决国际争端。

5、网络爱国。手机电脑的普及,成为大学生表达爱国行为的新平台。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后,很多大学生就通过短信、微信、QQ等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舆论上给予积极的声援。

(二)特点

相比较五四时期的爱国行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行为已不是历史上青年爱国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时代与社会的形塑下展现出新内涵与

1


外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爱国行为在不同属性的事件中的表现各不同。从总体上看,灾人祸之类的事件对大学生爱国行为的激发的作用最大,如5·12震、玉树地震、月月事件等,这样的悲剧直接唤起大学生们同情之感,它与国家利益、民族意识的联系则处于次要位置。而作为国家的盛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虽然它也通过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直接作用于国民的情感层面,但由于作为个体的大学生能做的非常有限,诸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毕竟参与人数不多,因此不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爱国行为,行动性的体现相应也就较弱。而在文化、政治的冲突性事件中,如巴黎火炬受阻这样因不同文化间地相互误解多年作用的产物,以及像钓鱼岛事件这种因历史遗留问题而引发的政治冲突,虽然在这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也采取诸如游行示威、抵制家乐福、砸日系汽车等不理性的爱国行为,但就总体而言,他们还是采取冷静的态度及行为。可见,当代大学生是否及如何采取爱国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事件的不同属性有关的。

2、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五四时期社会传播并不广泛、信息的获得渠道较为单一且容易受到当局控制相比,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当下,在舆论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各种信息资源的价值在互联网技术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很容易转化为人们的一种认知,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具有快速、开放、全面、匿名等优点而已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和意见表达的重要平台之一,网络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其影响力在现实中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5·12地震,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向灾区集结营救、捐款捐物,与网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正是依靠网络,使各种小的行为展现出大的爱国情操,感染着人们的情绪,激发着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从而使灾区人民得到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帮助。

3、爱国行为呈现多元化和理性化。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随着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多元化和理性化成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行的显著特点,这主要从他们的爱国动机、态度和行为本身中可以看出。就动机而言,最突出的是对自身发展的发展考虑开始作为爱国行为的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据调查,在成为奥运会志愿者的动机中,为国奉献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已不理首要的了,大多数选择竞选奥运会志愿者的受访者看到了其给自身带来的好处。在态度的多元化和理性化上,则体现在大学生对抵制家乐福、日货等事件上,大学生的态度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性,并且相同的态度也不一定产生一致的行为。如同样觉得应该抵制家乐福、日货,但有的学生很冲动,认为就采取实际行动,有的学生则认为应冷静对待,理性爱国,这也是当今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趋势的一种体现。

三、时代需要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

从上述五四时期与当代大学生爱国行为的表现及特点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五四时期,中国面临国破在即、政府误国的困境,大学生作为最先惊醒的群体,既要唤醒麻木的国人,又要与反动政府进行斗争,这种现实决定了当时大学生爱国行为中饱含激情成分,如游行示威、集会讲演等,同时还表现以群体的力量去呐喊、斗争,表

现出包括非理性行为在内抗争,如“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等暴力活动,以及抵制日货等,这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作为弱者迫不得已的行为也许可以理解。然而今天的全球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既合作又竞争,使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置身于全球化潮流之处。在当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世界现实情况下,解决各种国际争端越来越由暴力转向非暴力。与此同时,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亟需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作为祖国希望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能理性爱国,养成理性爱国行为,对全社会自觉树立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理性精神。在表达自己的爱国行为,流露自己的爱国情感时,应该是客观、理性、可取、负责,应该是建立在民族、人民和国家利益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面临着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实现民族和国家的最大利益,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相反,像抵制家乐福、砸日系汽车之类的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气的非理性爱国行为,只能说是一种违背爱国本意的行为,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只会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

那么,如何才是理性的爱国行为?首先,要坚持以爱国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利益作为爱国的标准,维护国家利益至上,切实用理性行为实现国家利益。大学生应清楚地意识到,如今我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是白领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和谐快速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必须自觉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局面。其次,要以自己无私的付出与勤勉的工作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要让大学生明白,作为理性爱国者,绝对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舍弃自身利益而顾全国家利益,从而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

总之,爱国行为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五四爱国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争取解放关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新起点,其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五四爱国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是在具体的爱国行为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智慧地扬弃,理性地爱国。无论何时何地,当代大学生都应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要的地位,因为最高国家利益是爱国主义的本质。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6f1bc8a8956bec0875e3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