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

2022-04-30 03: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欢迎阅读!
促进,写作,能力,阅读



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



在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作文

教学是让众多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老师的“教”和学生们的“学”都不得法,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块软肋。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不懂写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写,更不知道为什么而写。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语言不丰富。俗话说“木无本则朽,水无源则枯”。因此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就是解决学生“源头活水”的问题。

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广泛的阅读,积累下丰富的语言材料,写作时才有话可,才能挥洒自如。鉴于此,我认为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阅读就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的阅读指导。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范文。我们的教材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有经典性,示范性,情感性,教育性的范文,是“作家”“名家”为孩子奉献的文字与心灵“大餐”,每一篇都有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文中那些有特色的重要词句和段落既是阅读理解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切入点,往往这些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典范。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老师要“少讲、精练、多读”,教师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让学生通过品读,感受文章的新颖之处,然后再通过迁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和指导,使学生真正达到创新,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例如:读后感,读后的联想或想像;续写,把课文的故事接续下去;扩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像;仿写,以主人公或作者为对象写信;对课文说明、评论事情质疑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挖掘文本资源,寻找阅读与写作在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让学生在理解、模仿、借鉴中练笔,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


的报刊杂志,比如我校给学生订的《少年时代报》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引性地用读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在学生阅读时,老师最起码要投入。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最后要隔段时间交流读书收获。如互相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进行广泛阅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逐渐丰富学生的思想,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朱熹曾经说过:“开卷有益。”经常看书,必然会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修养。师不能只仅仅让学生看作文书和我们的教科书,还应涉猎广泛,看名家名篇的,科普类作品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童话、寓言的。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活的真实,让自己一次次地与书中人物同甘苦、共奋斗,一回回地随作者去领略山川美景,一次次地受到陶冶、净化。课程标准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小学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做到一篇带多篇。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大大减少,作文也生动起来。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有了“质”的喷发。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妙笔生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72e0ee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