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与环境犯罪学

2023-02-17 19:2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破窗效应”与环境犯罪学》,欢迎阅读!
犯罪学,效应,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破窗效应与环境犯罪学

作者:刘禹哲 丁肇炜 沙连栋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3

【摘 要】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放任错误的发生或对已产生的破坏不加修补,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一种暗示性的鼓励放纵。应用于环境犯罪学,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设计来预防犯罪,如何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是该学科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对破窗效应的阐述,以环境设计中的犯罪预防理论为框架,试图找出避免的方法,以供实践中对犯罪发生更好的预防。

【关键词】破窗效应;环境设计;犯罪预防

通过环境设计来达到预防犯罪,这个理论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想法——犯罪结果一定程度上来自于物理环境所提供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通过改变物理环境来减少犯罪的发生。犯罪学最初所关注的为犯罪原因的研究,菲力是世界上第一位认为生活环境会促成犯罪的学者,提出了犯罪原因的三元论,从而开创了社会犯罪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九十年代初,以芝加哥大学为首的环境犯罪学派开始关注于城市环境与犯罪问题,试图通过改变城市环境来减少犯罪诱因,从而预防犯罪。在密集的城市建筑,交错复杂的交通道路,如何利用破窗效应的研究成果,是打击预防犯罪的重点和难点。 一、破窗理论的概念

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詹姆士·威尔逊与犯罪学家乔治·凯琳于1972年共同提出了破窗效应这一概念,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有人做过类似的实验,一栋楼的一扇窗户被打破,对其放任不管,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移植到犯罪学中,如果有人破坏了一幢建筑物的整洁统一,而这种现象又没人制止和整改,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对建筑做出更大的破坏。久而久之,这些被破坏的建筑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严重的贩毒,抢劫与杀害。即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二、环境犯罪学中的破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环境犯罪学是犯罪学与社会学,建筑学和地理信息遥感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为何某些人在某些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犯了某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任何个人和物体都无法单独的存在。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会产生破窗现象,不少会有这种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放纵)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如果放任这种现象而不管,最终的后果是不敢想象的。 环境犯罪学是由三种理论相支撑,即日常活动理论、犯罪形态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以上三种理论均认为,犯罪的发生是由于犯罪机会的促使,但它们的重点各不相同:日常生活理论强调大社会的变化而改变犯罪机会,犯罪型态理论强调的是社区的差异和变化对犯罪机会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则强调个人所处的场景造成犯罪机会的不同。综合来说,大社会和社区可以改变犯罪机会,而个人则对这些机会加以反映。改变任何层级的犯罪机会也会改变犯罪质量的后果,这也是环境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相联接的桥梁。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理论都是将防止窗现象的出现作为重点,即做好空间防卫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犯罪的发生。

试想,我们为什么要对一个城市进行规划,为什么要对小区做好设计,同样的住户如果在一个企管的开放式小区和一个高档封闭式小区内生活,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环境犯罪学理论的应用。如果将破窗行为按照事态发展的进程区分,可分为第一扇破窗第二扇破窗完全破窗。其中第一个层级,是指那些初犯,小的偏差行为,放在情境预防中就是污损的墙面,存有垃圾的楼道等;当第一扇窗破损后无人治理,则会到达第二个层级,即大量的偏差行为的集合,越来越多的垃圾堆起,防盗监控的破损,墙壁的糟乱。如果还放任不管,则很有可能造成犯罪的发生——“完全破窗 三、整环境窗破

随着第四代警务革命的推进,以打为主的刑事司法思想逐渐被淘汰,打防结合以防为主被大家所接受。我国现在也在大力改革,将警力放在社区,把群众工作做好,着手做好身边的小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解决在小区。这正是破窗理论与犯罪预防的相互结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细节的放松,最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学者将一个城市的治安状况视为社区的失序,将其分为五个阶段:(1)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2)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3)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4)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5)外来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是对我们做好环境犯罪预防的最好体现,为了防止社区失序的出现,将预防工作超前化,细节化,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将环境犯罪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破窗现象才能更好地避免。

作者简介:刘禹哲(1989.07- )辽宁丹东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犯罪心理学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74995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