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22-07-08 12:11: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欢迎阅读!
专业建设,工程管理,发展规划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 现状分析

1. 专业基本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于2006年成立,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工程建设领域急需的工程技术复合型管理人才。本专业自2006年招生以来,目前已培养150余人合格毕业生,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20余人。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发展,本专业拥有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以及保证工学结合的教学实验设备、实验室,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这些均为工程管理专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基础条件。具体情况如下:

1)师资情况

本专业现有在职专业教师6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人,讲师2名,助教1名。在专职教师中,取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1人。形成了一支由双师型工程管理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年轻后备力量组成的师资队伍。

2)实训室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注重基本理论培养,更注重其实际应用的专业。因此,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建设了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室。主要有: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电算实验室、工程管理软件实训室(装有广联达等软件)等。

工程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一向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紧抓住工学结合这一鲜明特色,并把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教学体系建设上,从而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力强,适应面广,可在施工企业、造价公司、房地产企业、监理


单位以及建筑相关的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专业工作。为此,我们在实训室建设方面,确立了以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为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综合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2. 主要优势

1)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环节,不论从教学管理,还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上都具有较强的办学条件,面对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为了满足建筑相关企业需要,在实践中还在不断地完善工程管理专业。

2)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定位主要是培养具备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使得该专业有多个就业方向,比如工程技术员、工程预算员等等,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深入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内涵,我们认为,本专业唯有加强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才能够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建筑企业对于工程建设的管理重点放在施工技术、工程造价和现场管理上,而且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社会对于综合型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无论从国家经济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上,还是从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上来看,都是有很多来自外部促使我们不断前进发展的有利条件。

3)工程管理专业是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哈尔滨华德学院的优势(比如实践教学、毕业实习)进行嫁接、融合而成的综合型专业,因而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学科基础雄厚。虽然全国有多所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但


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重视企业需求,并与多家建筑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其专业实践性初步形成,成为专业竞争力的生长点,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和优势。

4工程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招生人数逐年提高,而且专业建设也更加完善。首先,专业培养目标更加全面、合理,涉及了建筑工程各个方面,其次,经过几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特别是“哈尔滨华德学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调整了相关理论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门数、开设时间、理论课时数、实训课时数、实验课时数、课程设计时间等各个方面,对一些理论课进行了删减和合并,适当增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的学时,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一直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专职教师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今后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我们将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同类院校先进的相关学科建设经验,立足应用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不断发展和完善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通过课程自评,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邀请施工企业专家进行讲座等一系列工作,我们发现了自身的问题,有了改进的方向,在改进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科带头人目前只有一人仍然紧缺, 学术梯队尚未完全成型(2)学科发展不平衡,个别学科教师依然紧缺(3)实践教学设备尚显不足。除此以外,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待继续加强,


工程管理模拟实训室建设应继续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困难有:1)年轻专职教师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甚少,很难进一步培养双师素质的人才(2)实践教学场地很难全部满足要求,资金不足(3)学校多媒体教室紧张、建设发展缓慢等多方面问题。

面对种种困难,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应用性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4. 与同类院校对比

首先,我校与同类高等院校校相比,我校刚刚经过教育部评估,正式转设成为民办高等独立本科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上还处于探索时期,仍存在着诸多劣势。例如,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还有待于加强,比如说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管理教研室不但有广联达模拟造价实验室而且有增加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清华斯威尔造价模拟实验室,哈理工远东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开设5个班,全部人数达到将近500人,哈尔滨德强学院正在筹划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所以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坚持应用性院校的发展目标,尽量在软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宣传,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在五年之内进入省内同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前列。

二、 建设目标

1. 专业建设定位

国内综合性大学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理论办学条件和学科、专业优势,使其具全面性和综合性,而我校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则需更具特色,


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我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是定位于突出实践技能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其定位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普遍性和共性上,即基本的理论培养,同时充分结合并利用我校作为民办院校所具有的实训与实习优势,如实践教学、订单式培养等资源和优势。为此,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是:在适当程度理论教学的平台上,主要依靠实践教学、情景教学,为建筑相关单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在经过市场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争取在5年内,使本专业形成独特的方向特色,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努力,本专业尽快成为我校重点专业建设行列。 2. 就业情况

根据本专业现有情况,以及学院整体发展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市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使本专业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3. 软硬件条件

未来5年,本专业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引进、培养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预计至2015年,本专业专职教师总数10人左右,加上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基本能够满足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能极大缓解师资紧缺的制约。届时,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50%,硕士及以上学位占60%,双师型达80%以上,使我系师资结构极大优化。同时,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达到锻炼师资的目的。

三、 工作任务


1. 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哈尔滨华德学院最新修订的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进行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并初见成效。因为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加强课程与课程间逻辑与结构上的联系,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本专业优质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以后每年都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实训基地建设

1.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首先要抓紧实习基地建设,要设法在建筑企业和相关的工程咨询公司建立起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预计到到2015年,建立5家实习基地。

其次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实训。按照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强化特色、突出能力、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专业定位,需要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的改革目标是使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接轨,使今天所学即是企业所用,社会所需。专业“实训”,是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与实训的双向互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2.“工程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相交叉的复合型专业,要求有工程技术和管理学两个专业平台,实验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例如,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CAD、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课程都要求有相应的实验和实习。工程管理相关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是教育部评估方案和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硬件之一,而且也是工程管理相关课程教学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本专业“强化特色、突出能力、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保证。因此,要结合校区的整体建设,规划建设“工程管理实验实训中心”。

目前已经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试验室、力学实验室和工程造价软件实验室,要需要建设一个工程管理全过程模拟实验室。 3.师资队伍发展

师资建设是办好专业的基本保证。师资建设一要做到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二要满足数量要求,三要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即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四要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队伍,借以造就强大的专业依托。工程管理专业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得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和提升,与其他专业方向之间的师资资源可以完全共享。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现在,工程管理方面的专职教师已有6人,结构基本合理。能够独立承担全部的专业课,加上整合资源,我们在这方面基本达到要求。但随着培养目标的提高,专业师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充实。

2015年,本专业在校生预计将达到160人左右的规模,按照师生比计算,专职教师数量应达到10人左右。职务结构上,副高以上岗位应达到4人左右。


根据现状,“十二五”期间需要增加教师5人左右。在师资发展策略上,还应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聘请兼职教授和企业技术能手,既可以提高办学层次,又可以增加社会影响。

任务分工表

完成时间

项目名称

配套设施

造价(元)

参加人

负责人

1工程管理资料

中心实验室

20133-2013.11 2引进教师1

3增加实习基地

1 1工程管理全过

程模拟实验20143-2014.10

2引进教师1 3聘请施工技术

专家讲座一

1项目施工软件

20153-2015.11 一套

2引进教师1 3聘请施工技术专家讲座一次



1、投影机一台 2.计算机5 1、投影机一台 2.计算机40 3. 空调一台

4. 项目管理全过程模拟软件一套

1.5 全体教师 宋玉鹏



12 全体教师 宋玉鹏



4 全体教师 宋玉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c2befd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