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玉坡奏议》刍议

2023-03-22 05:3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原《玉坡奏议》刍议》,欢迎阅读!
奏议,刍议,张原《

张原《玉坡奏议》刍议

张原(1191-1261),字则修,号玉坡,南宋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刘松年、宋应星、吴湖帆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张原生于福建宁德,少年时为儒家学生,后又向佛道两家学习。他对文学、书法、绘画、南学以及风水、阴阳都有卓越的造诣。《玉坡奏议》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它是一篇理论性文章,主要阐述了他对南画的看法,提出了绘画技法的许多新观点,对后来南宋宣和年间的绘画、书法、学术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玉坡奏议》是张原在嘉熙二年(1252年)向宋理宗提出的一份奏疏,内容围绕“南画十二意”来阐述南画的特点。张原认为,南画和北画不同,它注重画面的韵味和气韵,所以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中和”,即求在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达到一种和谐、自然、随意、流畅的状态。他指出,绘画的根本目的是要“感化人心,启发人性”,并提出了“写意”这一概念,强调了自由创作和个性化表现的重要性。

张原在《玉坡奏议》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绘画技法,如“透景法”、“水墨渲染法”、“斗折蛇行法”、“点染法”、“轻重变化法”等等,他认为这些技法可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增加观赏的乐趣。他还提出了“写万物之精华,捨万物之繁芜”的观点,也就是说要表现出万物的本质和精华。他认为,写实主义只注重物形,而忽略了“气盛则形现”这一道理,而自由创作则能展现万物的灵动之美。因此,张原提倡“似与不似,似而不靠”的“写意”风格,认为绘画家应该突破束缚,追求自由、个性化的表现,才能真正传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理念。

《玉坡奏议》对南宋绘画、书法、学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理念,丰富了南画的艺术内涵,推动了南宋画坛的发展。张大猷、马远等画家都受到过张原的影响,他们在绘画风格和绘画技法上都受益匪浅。此外,张原还是南宋学术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倡导的“中和之学”对后来的宋学、理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张原的《玉坡奏议》是一篇对南宋绘画、书法、学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文献。他提出的“写意”思想与风格,极大地拓展了南画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内涵,同时也为后来的绘画、书法、学术领域带来了启示。张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精神,不仅对当时的文化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cfb076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