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物象、意象:

2022-09-24 03: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中的物象、意象:》,欢迎阅读!
诗中,物象,意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古诗中的物象、意象

1.折柳:送别、离愁。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2.西楼:送别、离愁。

谢亭送别(许辉)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短亭、长亭、劳劳亭:送别、离愁。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南浦:送别,离愁

送美人兮南浦。(《楚辞•九歌•河伯》) 5.关:征人思家、思妇怀远。 玉关,指玉门关,是古代军人戍边的地方,后来军人夫妻离别相思就以此寄托情怀。 6.捣衣、寒砧、流黄妻子思念行役在外的丈夫,古代思妇怨女往往在秋天为行役在外的丈夫缝制寒衣,以寄托相思之情。其布料先在河中垫在石砧上用捧槌捣洗,再染上黄紫相间的染料,称之“流黄”。 独不见(沈全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变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子夜吴歌•秋风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7.鹧鸪:思妇怀人或羁旅愁思的情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江晚正愁余,山涂闻鹧鸪 8.月亮:思乡。 月夜忆舍弟(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9.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切友好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日思归(薛道衡)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也有用鸿雁来代指书信的。 天末怀李白(杜甫)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10。杜鹃:凄凉、哀伤。因为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杜鹃。 忆秦娥(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犁花雪;犁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11。比翼鸟、连理枝、鸳鸯:表达情爱。 长安古意(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长恨歌(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2。莲:与“怜”谐音双关,表达爱情。

(青:与“清”谐音双关,表达清纯的爱情。) 西州曲(南朝乐府) 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3。菊花:表示志节的高洁,坚强。 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4。梅花:表示冰清玉洁。 梅花(陈亮)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梅花(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松:表示傲霜斗雪,品质高洁,坚贞。 赠从弟(刘桢)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17.秋蝉——悲凉 ,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骆宾王《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以蝉指代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18.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绵绵思道远。 19.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20.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2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23.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

24.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人的怀念。

25.水——绵绵的愁丝。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6.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7.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8.碧血 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29.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30.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 古诗中的曲象:

1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

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之二)

3、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结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鱼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行》 7.鹧鸪:思妇怀人或羁旅愁思的情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江晚正愁余,山涂闻鹧鸪 8.月亮:思乡。 月夜忆舍弟(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9.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切友好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日思归(薛道衡)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也有用鸿雁来代指书信的。 天末怀李白(杜甫)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10。杜鹃:凄凉、哀伤。因为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杜鹃。 忆秦娥(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犁花雪;犁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11。比翼鸟、连理枝、鸳鸯:表达情爱。 长安古意(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长恨歌(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2。莲:与“怜”谐音双关,表达爱情。 (青:与“清”谐音双关,表达清纯的爱情。) 西州曲(南朝乐府) 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3。菊花:表示志节的高洁,坚强。 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4。梅花:表示冰清玉洁。 梅花(陈亮)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梅花(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松:表示傲霜斗雪,品质高洁,坚贞。 赠从弟(刘桢)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17.秋蝉——悲凉 ,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骆宾王《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以蝉指代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18.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绵绵思道远。 19.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20.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22.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23.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

24.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25.水——绵绵的愁丝。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6.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7.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8.碧血 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29.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30.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唐人牛峤《感恩多》);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 古诗中的曲象:

1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

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2、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之二)

3、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结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鱼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行》)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55f58f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