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技节手抄报图片

2022-05-13 01:5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科技节手抄报图片》,欢迎阅读!
科技节,抄报,年级,图片

二年级科技节手抄报资料1:人工智能即将进

入新时代

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图灵测试中,一台由俄罗斯工程师设计的机器(准确的说是软件)成功通过测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台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很多科技媒体高呼人工智能即将进入新时代,显然,他们太乐观了。

二年级科技节手抄报资料2:什么是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阿兰图灵写于1965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 Computing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图灵认为:机器能否思考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可以模仿一个真正的人。于是图灵设计了一套测试规则:“如果一个人A使用测试对象皆理解的语言去询问两个他不能看见的对象任意一串问题。对象为:一个是正常思维的人B、一个是机器C。”图灵测试会有多个像A一样的测试者去轮番“轰炸”测试对象,图灵设定了30%的下限——即如果有30%的测试者认为无法分辨和他交流的到底是机器还是人,则该机器通过图灵测试。

科技的手抄报图片一

在本次由英国皇家学会的测试中,共有5个参赛者。获胜者——“尤金”33%的测试者认定为“人类”,且大多数的测试者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一位该机器(软件)的开发者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表示:“我们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它可以声称它什么都知道,但由于受年龄限制,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这是完全合理的。”这条消息再次引发人类对于机器的恐惧,但机器通过图灵测试真的能宣布人功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吗?我看未必,至少短时间内不会。

科技的手抄报图片二

二年级科技节手抄报资料3:自然语言制约机

器的进步

参加图灵测试的计算机涉及到多个技术,其中就包括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包括自然语言生成系统和自然语言理解系统,前者是把计算机数据转化为自然语言,后者则是把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更易于处理的形式。总之一句话,自然语言是人类与机器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图灵测试中,人与机器交流方式就是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过程,或者更准确的说,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都是自然语言实现的流程。这是人与机器交流的第一步,只有让机器先懂得人的看法,后面才会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之类技术。而就在此次测试“成功通过之前”,Google产品经理Dave Orr坦言:自然语言还有待发展,目前只是处在“可以使用”的阶段,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用自然语言开发一些看起来很酷的产品,比如siriGoogle now,但如果你非要说机器可以“理解”你的意思,那的确有点勉为其难。

机器对语言的理解到底有多笨?有个经典案例说让机器分辨下面两句话:“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饿了”和“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熟透了”。这两句话的结构是一样的,虽然语义有所差别,正常人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机器就理解不了,两个“它们”就足够让机器们陷入“沉思”,也给不出正确的结果。

Dave Orr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证明机器无法真正理解人类语言:“让机器试着用几句话总结一篇文章的要义”,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机器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本次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软件)则是历经十余年年的“精心培育”,也因此不具备大规模复制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有机器(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倘若没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跟进,人类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所谓的人工智能。

二年级科技节手抄报资料4:转基因吃不得的

理由

转基因是大自然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基因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起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个体。人为控制转基因本科技的进步,但当这些转基因成果端上餐桌,却使人们闻之色变。

普通大众认为转基因吃不得,首先源于人类的惯性思维和科普的缺失。自20世纪70年代遗传工程诞生以来,人们对转基因的恐惧就一直存在。在《纽约客》上,曾有专家分析,对转基因产品的不信任来自人类一种古老的非理性的直觉,即自然的就是好的,非自然的就是坏的。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科普不到位,人们依然会依赖这种自身的直觉。因为对转基因了解的不多,就会认为转基因属于高科技,不确定因素太大,听到其负面信息也无法通过现有知识分析判断。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民众就多会拒绝转基因。

其次,转基因可能带来的风险使民众认为转基因吃不得。尽管美洲对转基因技术使用已久,尽管迄今为止没有转基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但并不等于这些危害就不存在。对一项大型科学研究得出定论要等十几、甚至几十年,到那时福祸


才见分晓。如果有危害,带来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并且转基因食品短期试吃与长期作为主食食用效果也完全不同。例如中药可以治病,但中药却不能如主食般天天服用。

再次,大量打着转基因旗号的不实报道,也让民众相信转基因吃不得。例20055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研发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会出现异常。孟山都公司迫于压力公布了完整试验报告,欧盟分析后认为其并不会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再如20109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但经核实,山西等地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

此外,受贸易利益冲突等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政府和集团利用转基因名号进行负面宣传,打压转基因产品,大打贸易战,也使公众不敢食用转基因食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5acfc1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