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随笔

2022-12-15 05:3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油画随笔》,欢迎阅读!
油画,随笔

油画随笔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界》 2015年第3



/ 张学

对于当代油画来讲,我们必须超越写实与非写实的评价标准和欣赏品味,进入到艺术的本质层面上进行探讨,才有可能探索出一条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新路。油画语言的独特性体现于绘画语言的视觉新意、视觉形象转化、材料的独特性、油画语言的书写感等一系列特质之中。

从传承的角度看,我们不仅应该对油画材料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也应该对其化学性质有所掌握。如从早期的墙体湿壁画,一直到树脂材料的发明使用,是油画得以从墙上转移到画布上来的重要原因。技术的进步,扩大了画家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段。油画不仅是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载体,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它包括画布底子的制作、色彩颜料的配置、媒介剂的使用、设色程序的合理性,以及色彩透明度与纯净度的整体把握等。这使得油画不仅具有色彩之美和造型之美,更具有质地之美。油画语言还具有一种书写感的特质,例如:从笔触的角度讲,

德·库宁的用笔,实际上是一个结构和拼合的过程;奥尔巴赫,则更是一种物理性的表现。笔迹遗留下绘画所要传达的内容,全部展现于画布之上,画家在运笔的过程中享受着绘画的过程。书写的状态也是一种对绘画语言可能性的实验。

正如约翰·伯格在《看》中所说:“将绘画转变成一种个人的想象力,一种表现个人风格的特征。”只有对绘画程序与材料的潜心研究并举,绘画中手不应心、词不达意的毛病才能解决。

在我的系列作品中,运用肌理和有意或无意而得的笔触状态,很让我迷恋,在这种状态中,我试图表现当下文化语境中的某种疏离感与陌生感,工业文明将人异化为其肌体中的寄生物,人面对传统产生前所未有的距离感。绘画并非简单地摹写,而是一种认知、体验以及某种情绪的心理传达,对个体潜意识的一种探寻。从超越的角度看,我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肖似与否这一评价标准必将改变,取而代之的,既不是纯粹的写实主义,也不是抽象主义,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条路——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形象表达,正如德勒兹所说:“探索出一条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第三条路。”我们观看委拉斯贵支与伦勃朗晚期的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绘画技法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生动的笔触所产生的不似之似的形象美感。而意大利的表现主义大师基弗,在颜料之间生拉硬拽的过程中,展现着隐藏于颜料下面的某种强烈的内在张力,从而获得了属于他个人的独特方式。油画从本质上讲可以超越不同的时代,超越东方与西方,它完全是一个充分尊重个性探索的艺术语言。油画本身将会成为个性具足的客体存在,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既不依附于文学视觉化的功能,更不从属于摄影照片的再现功能,而是一个真实的独立的客观存在。同时,油画的绘画语言具有多种可能性,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油画(其他画种也是如此)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比,当画家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应坚持探索自己的表达方式,其原因在于:油画中没有唯一的真理,油画可以体现每个人的不同表现方法。当艺术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时,艺术的价值就出现了。例如:在中国画领域,特别讲究师承关系,每个人都被置于这一师承关系中,极少提倡个性的创造。这种现象于明清时期,显得尤为明显。

而当徐渭、倪瓒、石涛等人跳出樊篱时,我们才看到艺术中超越的力量。艺术的超越是需要才学、勇气和毅力方能实现的。

纵观中国当代,经济发展迅猛,文化发展则较为滞后的时期,包括科技信息及文化领域,都在向西方学习,标准均来自于外部。当某种评价标准作为唯一选择时,个人的创造性价值就


消失了,个性的建立和发展的空间则较为有限。在尘俗的世界里,等级森严,尽管这种不同在现在看起来隐蔽得多。然而,在艺术的世界里,却不存在这种等级制度。我们可以欣赏某位前艺术家,但同时他也是我们需要超越的界碑。“青年艺术家们将荣誉系于忠实的继承之中,但它又毁于这忠实。”塞尚超越了传统的桎梏而成为现代艺术之父;石涛超越了中国画的成法而创立了“一画之法”,甚至亦可称为中国的现代艺术之父。

艺术不再成为权贵的附庸、利益的工具,而转向对社会和个体进行多面向的剖析和表达时,或许更能彰显它的珍贵和意义。

张学

现为广西书画院专职油画家。2007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美院绘画系油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7 9 月,获得清华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2010 7 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2010 11 月,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2010 12 月,入选“时代杯”中国青年写实艺术大展,《异乡客》获银奖、《景点》获铜奖,两幅作品均被收藏;201112 月,《国防生日记》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1 12 月,《2009·冬》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1 10 月,《红睡衣》参加筑中美术馆“天天向上”名家提名展;2013 5 月,《此岸·彼岸》入选北京油画学会主办的“融合与前瞻”油画精品展,获优秀奖;2013 9 月,《此岸·彼岸》入选“实干兴邦——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2013 10 月,《和风三月》入选“绘画的品格—2013 中国油画展”;2014 5 月,《天地有清霜》入选“可见之诗——第三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2014 9月,《早集》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5be9cc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