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春联手抄报范文

2022-09-03 03:0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狗年春联手抄报范文》,欢迎阅读!
手抄,春联,狗年,范文

狗年春联手抄报范文

狗年春联手抄报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与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下面是关于狗年春联手抄报的内容,欢送阅读! 狗年春联手抄报1 狗年春联手抄报2 狗年春联手抄报3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与“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开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开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与“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与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与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欣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开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存着贴对联的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与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收”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


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与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5efb57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