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2022-10-31 16:05: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欢迎阅读!
老师,什么样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作者:杜丽芬

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20年第06

在教学之路上,一路飘摇20多个春秋,有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陶行知先生说,好老师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才干和坚强的毅力。学生时代的我,认为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自己当了老师以后,又觉得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就在最近,读完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新作《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之后,我发现,原来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要做一个像他这样的三好老师 一、思辨与批判,做自我觉知的好老师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一句话道出了自知的重要。可是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 张祖庆老师是农民的儿子,他以父辈的质朴,坚定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当他从偏僻的海岛来到杭州,渐渐名满教坛,收获颇多的赞赏与荣誉之时,更多的人可能会沉醉不知归路但是,张老师却能从你的课真像崧舟先生这句赞美中,读出盲从与追随的深意。 是啊,人们往往在得意之时很容易迷失自我,可张老师却能够凭借理智的觉察,来审视自我,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

好老师不仅能够不为荣誉痴迷,而且在权威面前还会有自己理性的思考。《我的辩课史》中,他面对专家评课时的应对,令人感叹。当有教师就他的课指出不足时,祖庆老师一段有理有据的论述,相信会让许多读者咋舌: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面对任何权威和专家,不要轻易地点头,也不要轻易地摇头,而是想一想,他讲的究竟是不是对的?然后想想,我可不可以接受?

读到《我的换课史》,我一边为张老师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魄力叫好,一边为他的课堂理念所折服,他就是这样能够敏锐捕捉生活中的元素,为写作课程创设真实情境,不仅达到出气的目的,更达到了让学生无拘无束畅快书写的奇效。细思这样换课的背后,需要的是底气,更需要的是超乎常人的智慧。

于漪老师说,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重任,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而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观念是迫切需要提升的核心问题。真正的好老师,就应该像张老师这样,有善于思考和辨析的批判力量。只有在批判的思辨中,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正确方向。


二、积累与沉淀,做善于反思的好老师

如果用大数据来进行一个统计,我相信这个字,一定会成为这本书中的高频词。 《我的仿课史》中,写到仿课失败了,张祖庆老师陷入了沉思。之后,他总结了失败的三个原因,从此以后学会了复盘,学会了琢磨,于是再上课时,关键环节就会不攻自破。 《我的败课史》里,写到张老师败走麦城,他又开始了认真的反思:原来是自己没有走出别人的牢笼,而迷失了自我。于是他从导师于永正的身上,找到了不一样的学生观,重新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智慧火把。

张老师不仅善于自我反思,而且还能够智慧地捕捉各种契机,引发不一样的思考。 朋友圈的一篇小文,引起了他对教学思维套路化的深思。于是他细剖套路太深的根源,发现一切套路的背后都是形式主义,随后便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如何走出误区?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这样的呐喊,掷地有声。

周一贯先生谈及想象力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这番论述,又引起了他的沉思。他用一个个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拷问我们的课堂。他说,为了迎合听课老师胃口的公开课,应该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理性与机智为儿童本位的课堂摇旗呐喊。

看到语文千课一面的现状,他在反思,应该走出固定思维的樊笼,从思维方式的变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看到语文公开课唯美艺术已越来越花枝招展,他又在忧思……

正如序言中李海林教授结构图中呈现的那样:骨干教师缺乏策略知识,也就是运用原理与实践的策略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反思。其实何止是骨干教师缺少反思?叶澜教授就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三、勤勉与努力,做终身成长的好老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好老师应该理解这句话的真谛,张祖庆老师更是深谙此理。 工作第一年,为了参加县教研活动的主题评课,在活动的两三个星期前,张老师便找来同主题的系列文章,一篇篇阅读,一段段摘抄,相关文字整理了一本备课本,洋洋洒洒写下3000多字的评课框架。

看到这里,不由甚觉惭愧。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为了任何一次评课做过如此精心的准备。可张老师在工作的第一年,就这样去做了。


正因为背后的这种勤勉,才让他开始有了走向公众的机会,迎来更多的机遇。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是现实中,又有几位教师能够这样用心去做如此充足的准备呢?在《最不喜欢听谁的课》中,张老师曾诙谐地说:常常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形象。却把自己的课回听了三十几遍!如此用心,令人慨叹!

张老师调侃自己说:这是自恋。但这样的自恋背后,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这种常人难以做到的刻苦与追求,才成就了不一样的自我成长。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张祖庆老师持续不断的精进与蜕变。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家不妨停一停,想一想,透过文字,是否能够看到背后那股涌动的暗流呢?读书,是教师终身成长的永恒主题,是每次蜕变与突破的必经之路。张老师用自己的勤勉告诉我们,做一个终身成长的好老师,答案就在书里。

书读完了,但语文之旅并没有结束。望着《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封面上苍劲有力的字体,我突然有所感悟,原来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做自我觉知的好老师; 做善于反思的好老师; 做终身成长的好老师。

我相信,這三好老师,会成为今后每一个教师阅读者的指路牌、照明灯。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晓月苑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85e1e87c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