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古诗美学

2022-10-18 21:1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低段古诗美学》,欢迎阅读!
古诗,美学,谈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低段古诗美学

作者:周丹丹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6

要: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古诗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这就要求老师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音韵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关键词:古诗;审美;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50-01

古诗是我国两千年文化历史留下的经典遗产,经典的往往是最宝贵的。如何把古诗传承下去,我们得从娃娃抓起。古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 因为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理解想象能力, 欣赏情感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古诗, 感悟诗歌的意境, 从而欣赏古诗所蕴含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一、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文学美。

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 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 课堂教学古诗文, 应该注意诵读与感悟的统一。

如我今年教的课文——李白的《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诗中一、二、四句的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朗读时,我着重要求学生要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在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时候,我给他们加大难度,读出感情, 读出自己的观点,把诗人思乡的情绪化为己有。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所以在最后我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中透出的那语言美。 二、通过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后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 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的名篇。第一册课文中有一首诗《画》,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清新活泼的语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三、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

如骆宾王的《咏鹅》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该诗以鹅鹅鹅叠声呼告开篇,直奔主题,借白鹅戏水欢快的场景衬托诗人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那种经过漫长冬季的煎熬,儿童(诗人)于初春时节出门玩耍,猛然发现春鹅戏水,情不自禁发出惊喜呼唤,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此时此刻,一种无可名状的轻松愉悦穿越时空,直奔读者心灵,此种振憾是令人无法表述的。罗丹说过,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幸运的是,诗人恰恰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全诗仅用十八个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语),通过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从远至近,从大到小,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春鹅戏水极其优美的一幕,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钟嵘语),以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语)达到了艺术的极至。在不知不觉之中,诗人流露出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讴歌和对生命的热爱。 四、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草》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是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如李绅的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9217f0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