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 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2022-03-24 12:0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做作业 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欢迎阅读!
有趣,作业,变成

做作业 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来源:新民晚报 2009-8-17 16:31:00

上学期开学伊始,市教委将“减负”作为一份“大礼”送给了全市中小学生,并在徐汇、卢湾、闸北、静安四区率先试点。如今,一个学期结束了,一项项减负新政,是否从纸上跃下,真正走进了校园?孩子的书包是否轻了,笑容是否多了?新学期前夕,本报将推出相关报道,扫描各区县减负成效。

徐汇区逸夫小学四年级男孩小健原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摊开书本做功课,有时,吃完晚饭还得继续埋头苦干。但是,从本学期起,妈妈汪女士发现,小健一回家就汇报,“今天的功课已在学校里做完了”,随即就兴冲冲和小区里的小伙伴一起骑车、打球。小健做功课时间缩短了,成绩却没有下降,这让汪女士挺高兴。更要紧的是,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看喜欢的课外书,搭乐高机器人„„

和小健有相同感受的孩子,在徐汇区还有不少。上学期,徐汇区提出了减负增效的8项举措,向社会承诺,全区中小学“一课一练”不进课堂,教师必须“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减负,就从和孩子们朝夕相伴的作业本开始了。

1 选做作业成“奖励”

汪女士发现,孩子作业少了,并非老师简单地做减法。原先,语文生词一抄就是一行,现在,老师精选了易写错的词,抄两三遍加深印象即可;数学作业由基础题和兴趣题组成,孩子可根据水平灵活选择,老师则根据孩子学习情况严格把关。小健数学成绩不错,因此老师允许他做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兴趣题,适当减少基础题量,小健觉得这是一种奖励,习劲头更足了。

逸夫小学副教导主任李业琼介绍,如今,学校每个年级都有AB两套作业,既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拓展思维空间。老师们达成了共识——对小学生的作业,培养好习惯比训练技能重要得多。例如,老师为低年级语文预习总结了4步法,全部围绕“读”做文章,为培养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老师带大家看动画片学《木兰辞》利用两分钟预备铃念《弟子规》;课本剧编写、排演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它成了中高年级的特色作业,每次演出完毕,孩子们都会为自己骄傲。

李老师告诉记者,徐汇区在三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各开展一次全区小学生学习能力诊断,已从原先两次独立分析,变成了对各校两年动态发展的关注。老师们普遍觉得,这为学校探索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

2 布置作业忌随性

快下课了,甚至下课铃已经打响,老师这才意犹未尽地结束讲课,匆匆勾画了几道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今年3月,位育初级中学在全校学生和家长中做了作业满意度调查,结果,这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小细节,引起了老师的重视。




布置了英语作文,其实和最近学的知识点,关系不大;一名老师出的数学练习题,隔壁班学生去做可能就有点难„„校教导主任俞静芳坦言,细究之下,老师随意之举,造成的是学生的重复甚至是无谓劳动。

因此,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撰写报告,用心设计新的作业系统。要求各科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再加上几句提醒,告诉学生应该通过作业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为做而做。

有同学在调查中反映,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很少用鼓励性语言,缺乏人情味,让学生觉得“我的劳动不受重视”。于是,学校要求老师必须给每份作业写上评语,不能简单地用一个“阅”或者一个勾。期末,孩子们在考试,老师们的作业设计和批改情况也接受了校领导和教研组的“地毯式”检查。

孩子们说,当读到“我很欣赏你最近的进步”“今天你上课神情很专注”这样的夸奖时,觉得“老师很关心我”“对老师更信任了”“期待下次交作业。

3 各科作业总协调

数学1小时、语文0.5小时、英语0.5小时、理化40分钟,世界外国语中学2009届初三毕业生的校内作业总量,总共不超过3个小时。这是开学初各学科教研组长统筹协商的结果。

在初三年级推行“减负”,听上去有些“冒险”。但学生模拟考成绩却显示,效果不错。副校长陈勇透露了秘密——提高课堂效率。就拿物理学科而言,升入初三,新的知识点已经不多,大部分时间用于复习巩固,“无聊”成了很多学生共同的抱怨,练习做得越多,怨声也越多。于是,老师们进行了课堂改革。每节课开头5分钟,都用一个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果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在争论中,大家自然而然巩固了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浓缩成一张单面书卷,就够了。抓住课堂5分钟,为学生省下的可能是课余的15分钟、50分钟,甚至更多。

在长期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世外中学校长徐俭发现,国外名校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很重,然而,国外的学生愿意学,学得带劲;国内学生却时常愁眉不展。差别在于,国外学生应对的不是机械性操练,而是项目式作业,次次不同,让人感兴趣,也容易激发潜力。这样的命题思路,也值得中国同行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09aba0284ac850ad0242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