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上青龙寺

2022-04-29 17:1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乐游原上青龙寺》,欢迎阅读!
上青,游原,龙寺



公交车报站器里报乐游原站名,我毫不犹豫下去。一直以为这三个字只存在于唐诗中,没想到它竟真实存在,而且离我不远。平日奔波忙碌,每天三点一线,没时间从这里路过。要不是今日无事闲逛,恐怕依旧无缘得见乐游原。既然途径此地,又无甚事,登乐游原也算是个乐事。高大的宫阙立于眼前,拾阶而上,入门就看到充满沧桑的黄土崖,想必就是久仰大名的乐游原。土崖上载满了树,中间用石板砌了台阶让人沿着它们往上登。我迫不及待的三步并作两步上到原顶,举目四望,心情煞是激动。要知道早在汉代,只有皇帝、皇后才能在此俯视全城,宣帝刘询就曾带着许皇后来此赏玩,乐不思归。而两千年后的今天,身为凡夫的我也站此远眺。极力想象宣帝他们站在这时的情景,只可惜那时四周开阔能将长安城整个南城收于眼底,而我能看到唯有对面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除此都被高楼所遮。就在我唏嘘间,不远处传来稚嫩的声音:“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循声而望,一个小女孩在父亲的注视下背李商隐的《乐游原》。是哦,晚唐的某个黄昏,心情不好的李商隐,为了排遣不适,亦驾车来此,望着夕阳的景色,看似赞美,实则哀叹日益衰弱的国运。寄情于景,流传千古。一阵风吹过,冷的我紧紧衣领顺着石板继续往行,不久便下了土崖。一池塘映入眼帘,过小桥往后走。白色院墙挡住去路,走几步便见大门,门楣上挂着由赵朴老题的“青龙寺”进得寺内发现是唐朝风格建筑,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青龙寺与其他佛刹有所不同。只有普贤与文殊殿,而没天王殿。中间一座大殿未显示名,门紧闭,只放一张案供大肚弥勒。殿前左侧栽着从日本和歌县里归的白皮松,右边立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碑。心中疑惑,这里怎么处处有日本的痕迹?待看了青龙寺介绍明白了:青龙寺初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名为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唐会昌五年(845)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九年(855)该寺又复名青龙。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眼前的寺院是在遗址上重修的。青龙寺为密宗寺院,唐朝时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于此,日本著名留学僧空海就在这拜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国创立真言宗。除空海,还有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等日本僧人也都在此学习。因此,青龙寺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难怪如此。绕过大殿,就看见惠果坐于榻上双手捧着佛经递于空海,空海跪地,满脸虔诚,双手举着接经卷的铜像。走到正面才看出它的真面目“惠果、空海纪念堂”三五个善男信女虔诚的上香。我驻足于旁边刻着的空海所撰《惠果和尚碑》前欣赏,看累了将目光转移,离碑不远几根大柱上吊一口大钟。纪念堂对面为“世界和平祈念塔”塔中间供奉华严三圣,拜完起身离去。入旁边另一间院子。放生池直对门,池边的迎春花绽放,迫不及待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喜讯,鱼在池中自在游。旁边回廊里三三两两的人驻足观看者墙,有耄耋老人,有黄髫小儿,有举手机拍摄的,也有指着墙给孩子说着什么的。我亦上前,原来墙上是刻着唐诗的石碑,诗旁边还有画,相映成趣,都是王维、王缙、白居易、裴迪等大诗人登乐游原访青龙寺时所作的。最令我喜爱的是贾岛的:“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及空海回国前给义操的赠别诗:“同法同门喜遇深,游空白雾息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寺中数数寻”一块块石碑看,完全陶醉于诗画中,走出诗碑廊还在沉吟回味。有人入旁边的院,我也跟着进。院里有展出跟密宗及空海有关经书画卷的陈列室和空海纪念碑。院里植有许多从日本引入的樱花树,每到三四月间竞相绽放,春色满园,吸引八方来客。只可惜现在不是时候,树枝光秃秃,心中颇为遗憾。不过还好,离得近,樱花盛开时再来观赏也就是。出院子,除了云峰阁,再没有其他建筑。此阁亦是古色古香,只可惜门锁着进不去。阁楼四周错落有致的种着松柏、槐柳、瘦竹,使小院更显清幽雅致,倘若不是纪念碑与陈列室,都忘了这是寺院,更像是园林庭院,少了肃穆庄严,多了轻松悠闲。正在赏景时听到鹅叫,循声而去,一个角落里围了个栅栏,里面是六只白鹅,有卧地养神的,有来回踱步的,有低头吃食的,还有只正曲项向天歌,为院子增添了活力与趣


味。再往前,便到了门口,意犹未尽。一圈转完,青龙寺从石刻到树木无一不见证了中日宗教界、民间友好往来的源远流长,只是当下日本政府的态度令人遗憾愤怒。出庭院,无甚景点。决定离去,路过乐游原那片黄土崖,思绪万千。我们平日辛辛苦苦,追名逐利,然而最终都是同样的归宿。从古到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高僧大德。无论是官宦诗人,还是布衣平民最终都化为一缕青烟。就像眼前的乐游原、青龙寺,千年前都是皇帝、高僧所在之地,可经过岁月的冲刷都成了遗址,曾经的辉煌都埋于黄土,留在唐诗中。为了生活拼搏奋斗没有错,然而一味忙碌,令人心情浮躁,也错过许多精彩。倘若为了得到想要的,不择手段乃至触犯国法则更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物质生活是我们所需,精神世界亦不能缺少。名利最终都将成为浮云,业余时间用文字绘画记录下点点滴滴,也会像那些唐诗一样代代传下去,让后人也能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场景。汽车的鸣笛声打断我的浮想,将我拉回

现实,过马路等车之际,望着乐游原的大门,期待过阵子与青龙寺樱花的相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48bbe73169a4517723a3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