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

2023-05-19 08:2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欢迎阅读!
封信,带上,他们,成长,孩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

作者: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10

本书是白岩松、曹文轩、池莉等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面对大众,作者们是镁光灯的焦点;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母。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为孩子细数成长的美好与迷茫,生活的磨难与馈赠。这些书信,不仅是对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爱心忠告,也是给家长们教育子女的智慧箴言。一封封家常文字背后,是人世间平凡父母对于自家子女的拳拳情意,也可见出名爸名妈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30封信,万千种爱,一个心愿——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长路上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写信,是人类交流的本能,几千年来一直如此。但短短十几二十年,我们突然不会写信了,偶尔想起来写封信,在家里找支笔都很困难。写信是消失最快速的人类本能之一。 好在一直做编辑的我,还保留了一点用笔写信的习惯,因为我的作者里,有很多老先生,他们不习惯电子邮件,我们的交流还保持传统的书信和电话。多年来,我留有很多老先生的来信,有时候整理书房,会拿出这些信读一读,感受笔墨间交流的真情。

我曾策划过一本书,邀请20位名家,请他们给自己心目中的一个人写一封私信,没有指定范围,也不限制文体。然后,被我邀请的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们,从自己的研究或欣赏的角度,写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对一个人的认识和情感表达。远到孔子,近到同龄的朋友,还有写给完全不存在的虚拟人物。通过这次约稿,我深深感到人与人的情感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写信的方式把这种复杂化解为情感,表达起来非常打动人。

一个朋友看了我策划的书问我:你最想写信给谁?我脱口而出:小茶包。是的,吾儿小茶包出生后,我的生活被他充满。这个时候我想不起第二个人。但我回答完后一直在想,我要写信给小茶包说什么呢?

最近,读到一本《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书中收录了韩寒、张泉灵、安妮宝贝、刘瑜、黄菡等30位不同领域名家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我想看看他们都跟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读这些满含真情的文字,感动且共鸣,有些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会直接触及泪点。当了父亲后,人变得脆弱了,很容易被这些亲子情感打动。

但看完书后,更不知道该和小茶包说什么好了,因为他们的信写得太好了,好得不像是跟自己的孩子在说话。或许,亲情的表达落到纸面上就应该是这样吧。我不知道,我真的写不出这样的感受和语重心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每天就是陪他醒来,喂他吃早饭,给他准备出门的水果、裤子、玩具、背包、推车,送他下楼,由姥姥带着在小区遛弯,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回家给他准备午饭,午饭通常比较复杂,每天要变着花样,一通忙活,刚刚忙完,小人家回来啦。给他换衣服、洗手,抱上餐桌。喂他吃午饭,把完屎尿,抱上床,喝奶,讲故事,哄他午睡,自己也跟着睡一觉,两个多小时后醒来。吃午后茶点,面包、水果、酸奶等。阳光不强烈后,送他下楼,由姥姥带出去玩。回去准备他的晚饭。一通忙活后小人家回来,换衣服、洗手,抱上餐椅吃晚饭。饭后在家疯玩一阵,八点多洗澡,上床,喝奶,看书、讲故事、哄睡。

一天结束,如此反复。这是小茶包的生活,也是我生活的全部。

但即使日复一日地重复,我仍乐在其中,正如书中所说他带给我的,远远多于我所能给他的。也许我会从某天起,试着挑拣其中的珍贵点滴记录下来,日后给他看。《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让我意识到,没有比写一封信更真诚更有效的方法给予家长反思教育的机会。这本书,既是30颗真心的展露,也是30种思维的碰撞。养孩子这件事,光有爱远远不够。最好的教育,源于爱与智慧。我想我会尽我全力去实现。 (绿茶/文) 【一句话书评】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汇集众多名人父母冷静睿智而又娓娓道来的爱的声音,用他们真切的爱和丰富的人生智慧为孩子勾勒世界的形状、处世的哲学、描绘人生的远景。这本书没有起腻的鸡汤范儿,更不是励志的兴奋剂,有的只是一群经历丰富、情感真挚、又恰好共有名人这一标签的爸妈,对孩子的无私馈赠,幸运的是,这份馈赠没有被私藏淹没,真切地汇集在我们面前,为父、为母、为子们,静心一读或许能得到些什么。很多话,越早听到,越幸运,这本书中所写应该能起到此作用。 ——胡三刀(亚马逊编辑)

这是私人家书,也是亲子教育的良好参考。不仅孩子可以从中受益,做家长的也可以看看,被社会认可的人是怎样为人父母的,不无裨益。 ——北京青年报青阅读周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4f0ae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