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白局”文化情有独钟

2022-07-21 23: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南京“白局”文化情有独钟》,欢迎阅读!
南京,情有独钟,文化,白局”

对南京“白局”文化情有独钟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9



| 本刊记者 怀宇

一提到南京,联想到的可能是中山陵、雨花石、鸭血粉丝、秦淮河……可是你听说过白局吗?

南京白局和苏州评弹、山东快书一样是传统的地方曲艺,被誉为“ 最有特色的南京地方剧种”,是“南京话活标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明清时期南京云锦的织锦艺人在劳作之余,自娱性演唱发展而成,因系工余演唱不取报酬,为“白唱”,又因唱一场为“ 摆一局”,故名“ 白局”。

可如今的白局濒临失传,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甚至连南京人对它都知之甚少。但有一所学校却坚持把白局作为自己的特色教育品牌,在基础教育层面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艺术

她就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将南京白局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其实源于一次聚会。2010年建校之初,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联欢会上,音乐教师张自卫( 现为南京白局非物质文化市级传承人)即兴演唱了一首优美动听、别具一格的“歌曲”,立即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好奇。在张老师介绍下,大家才知道这其实是南京当地特有的一种曲艺,与南京云锦一脉相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局。张国民校长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他也是第一次听说白局。他想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有责任让南京白局这一艺术奇葩继续生根发芽,让更多的人关注南京白局、了解南京白局、传承南京白局。

于是,基于学校教育的文化追求、儿童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多方面因素,红太阳小学把南京白局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通过拜师学艺、专家指导,红太阳小学打造了一支“ 爱生、敬业、创新、奉献”的白局特色教育教师团队。学校利用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开展少儿白局特色教育。目前,学校的三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少儿白局课,由专业老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讲授白局知识,学生在说、唱、演、奏四个方面进行学习,达到不仅会说会唱,而且会演会奏。

经过实践与思考,学校将白局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历经一年多的创作与打磨,在结合了德育、智育、美育以及京剧、锡剧、昆曲等传统文化的元素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的说教,将名人故事、曲艺发展、研究性学习、游学体验等融为一体,形成了《情韵白局》系列校本教材,即:真情德育课程“情之韵”、金陵文史课程“ 史之韵”、乡土人文课程“乡之韵”、民俗文化课程“俗之韵”、白局创编课程“创之韵”和游学体验课程“ 游之韵”。

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还注重将学科教学与白局文化进行整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乐学会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学生把课本中必背的唐诗宋词、《三字经》等,用白局的形式唱出来;教师还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学生用白局的形式演出来;并且把白局跟美术学科整合,通过绘画制作道具,如脸谱、服饰等,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白局引入课堂教学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不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了文化知识,而且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


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使得白局艺术在校园内迅速得到普及,让白局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如今红太阳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唱白局。他们一边普及一边提高,专门成立了“缤纷梨园白局社团”,聘请了一支由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黄玲玲、徐东宝等组成的白局专家队伍定期来校教学和指导训练。社团队员们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省、市、区演出及比赛,屡获殊荣。目前,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已经把红太阳小学列为传承南京白局重点单位。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南京白局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白局的演奏技巧,提升了说、唱、演、奏、创的能力,奠定了传统文化基础,培养了传统文化特质。通过白局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发挥了特长,丰富了个性,促进了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能力、空间智力、身

体运动能力、内省智力、人际智力的发展,提升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殚精竭虑仍前行。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红太阳小学将一如既往地开拓奋进,要让南京白局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500305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