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情》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2-08-29 22:0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玉关情》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
玉关,答案,训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关情 郭保林

①我们驱车来寻找玉门关遗址,眼前只是一片废墟,黄土墙垣的残骸。站在高冈上,纵目天地,只见北面远山一抹,山之南便有长城一痕,近而远,古而今,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行气势雄浑的边塞诗,是一曲无头无尾凄婉悲凉的绝唱。天风浩荡,大漠苍茫,远处的一座座烽燧,其隐约的轮廓随着长城一字排开,这起伏跌宕的旋律,震撼古今,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威慑力量。

②风也悲嘶云也悲嘶,却不闻胡马的悲嘶;沙也狂啸尘也狂啸,却不闻边卒的狂啸。关楼里白发将军的梦,垛堞上戌卒风吹飘动的衣袂,静夜里,一角弯月下,那凄凉哀婉的塞下曲也都化为天光云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风沙撕去了皮,剔净了肉,烈日吸尽了血,只留下一副嶙峋的骨架,这残存的骨架曾支撑过一个巍然庞大的雄关,曾支撑过汉唐时代的尊严,曾支撑过一段用方块字垒起的历史。

③我走进残垣断壁间,我凝视它们,它们凝视我,眼前海市蜃楼般地幻化出一座赫赫雄关。

④城楼轩昂,垛堞绵延。戍卒们的甲戈跳荡着夕阳的余红,战袍上落满尘埃,粗糙黝黑而又突兀的肌腱勃起雄性的勇猛,一种原始的美,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⑤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愁。山路遥遥,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月色里,是什么发出粼粼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谁曾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

⑥这里本来就是一片古战场,只要你静下心来,侧耳倾听,那箭矢簇雨的呼啸,那烈烈战马的长嘶,那古燧上的缕缕狼烟,那城楼上的角鸣,那剑戈撞击的铿锵,都会从远方传来,从历史深处传来。

⑦战争与和平是平衡人类社会的两块砝码。历史躯体里流淌着血与火的基因,也长满诗与歌的细胞。如果没有战争,历史的躯体会成为侏儒;如果没有诗与歌,历史之躯体也会枯涩,而失去丰腴和弹性。

⑧汉唐不是晚清。汉武唐宗都是气宇雄瞻、视野宏阔的一代霸主,有囊括四海之鸿志,吸纳八面来风之襟怀。玉门关既是御敌的盾牌,又是友谊的窗口。这里驰骋过班超、李广利的萧萧战马,飞扬过霍骠姚的猎猎旌旗,也飘扬过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彩幡锦帜。门开门闭,吐纳着中西文明;锁启锁落,凝聚着战争的阴云。文明与野蛮在这里厮杀,智慧和愚昧在这里格斗,友谊和仇恨在这里交织,痛苦和欢乐在这里分娩。每一道雄关都张扬着国家的尊严,每一座烽燧都燃烧过民族的浩气。

⑨黄土凝结的巨大墙垣,高达数丈,突兀在蓝天下、旷野间。周围空无一人,历史的残骸摊晒在烈日下,风在它身上任意践踏,沙在它头顶肆虐狂啸。日月浮浮沉沉,春秋来来往往,玉门关虽死犹未瞑目。千岁滚石还睁着一只眼,断戟锈刀呢,只要擦拭一下,依然闪烁着汉唐的雄威!

⑩大漠穷秋、孤城落日、萧萧边风、凄凄疏草,更添一抹悲凉。悠悠千载,烽火不息,狼烟不止,浩大的战争铺天盖地,更添悲凉。高适有诗云:“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人类历史就是在这白骨丛中,在这血水浇灌之中,拔节生长,一代又一代。

然而,在历史波澜壮阔的长河巨流中,令我激动振奋的不是那些古战场刀鸣剑戟的厮杀,不是血流成河陈尸荒野的悲惨场景,也不是英雄豪杰马革裹尸的悲壮……而是那些艰难跋涉,风尘仆仆,传播文化文明,汗洒大漠的文化使者。


玉门关既是边陲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如果把古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这里既是东段的终点,又是中段的起点,由此可以进伊吾,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边缘途经焉耆、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越葱岭,至安息,而可达古罗马帝国……

落日熔金,残霞缤纷,玉门关在晚照里更显得苍凉、肃穆。虽为废墟,那残缺的美更令人敬畏。一代雄关虽已零落如此,仍不失威风凛凛的浩然之气,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呢?

(摘编自《线装的西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第①段,作者简笔勾勒出站在高冈之上极目远眺,看到戈壁雄浑苍茫的景致,引出作者对玉门关纵横古今的无限遐思。

B第②段,作者以生动的拟人手法描述风沙的力量,以形象的比喻突出玉门关的颓圮,从中表现出景象的苍凉与历史的厚重。

C.作者将玉门关作为汉唐气象的符号,回顾了其作为历代战场、边陲重镇、古丝路驿站的不同内涵,表达了对汉唐雄威的赞美。

D.在文中作者由玉门关联想到汉唐时期的战争,并广泛联系与之相关的历史场景与古代诗歌,表达出对战争的谴责与鞭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D项,“表达出对战争的谴责与鞭挞”分析不当。通过第⑦段“战争与和平是平衡人类社会的两块砝码……如果没有战争,历史的躯体会成为侏儒”,第⑧段“每一道雄关都张扬着国家的尊严,每一座烽燧都燃烧过民族的浩气”和第⑩段“人类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可以分析出作者表现出的是对战争的辩证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谴责与鞭挞”

答案:D

5.请赏析本文第⑤段的修辞特色。(6)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修辞特色,要先明确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愁”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结构整齐,表意凝练;“山路遥遥,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有序,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化用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之句,“断鸿声里”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营造出古朴悲凉的氛围。

答案:①对偶,“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愁”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高度概括了此处发生的战争曾带给人们的痛苦。②反复,如“遥遥”“隔绝”的间隔重复,使句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同时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③化用诗词,如“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化用了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之句,以及“断鸿声里”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使文章极富文化底蕴,又营造出古朴的悲凉之美。

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意,要从句子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入手。从表面意义上看,“废墟”“残缺”写的是昔日的雄关已经成为断壁残垣。从深层意义上看,要把握“美”和“敬畏”两个词。“美”体现在两个方面:第①段与最后一段中“玉门关在晚照里更显得苍凉、肃穆”能体现出玉门关的厚重苍凉之美,第⑧至⑩段能体现出汉唐时金戈铁马的雄浑之美与古丝绸之路上文明传播的大气之美。从“每一道雄关……民族的浩气”“仍不失威风凛凛的浩然之气,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呢”可以看出“敬畏”的是历史记忆所彰显的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浩然正气。

答案:①当年的赫赫雄关如今已是断壁残垣,体现出历史的厚重苍凉之美;②玉门关遗


址的苍凉让人联想到汉唐时金戈铁马的雄浑之美与古丝绸之路上文明传播的大气之美;③这些历史记忆彰显的是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浩然正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6b7f5d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