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本中的李白与杜甫

2022-11-15 01: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课本中的李白与杜甫》,欢迎阅读!
杜甫,李白,课本,中小学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李白



盛唐时期的诗坛星光璀璨,诗歌创作迎来了一个巅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诗人,其中,李白无疑是最为我们所熟悉的。我们甚至在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时,就已经能够把诸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样的诗句倒背如流。后来,在课堂上我们学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而在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语文课本里,李白的诗歌几乎见诸每一册。

李白一身怀抱远大理想,而其经历又丰富曲折。他才气纵横,热情奔放,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篇章。课本中选取的他的诗歌,大多数反映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腐朽势力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遭遇、追求与苦闷。事实上,我所了解的李白差不多也就局限于课本和老师告诉我的李白。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小学和初高中语文课上学过的李白的经典篇章,和其中我喜欢的一些诗句。

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写下了不少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这些诗篇有的用夸张的手法描画山川的雄奇险峻,有的以清丽明快的笔调写出大自然的深远意境。其中,我们小学所学到的“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的《独坐敬亭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望天门山》“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望庐山瀑布》,“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

李白非常自负,认为自己很有才。他愤世嫉俗,对现状强烈不满,无情嘲笑追名逐利的达官权贵,猛烈反抗社会成规强加给人的束缚和羁绊,追求自由与解放。他的很多诗歌都表现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咏叹,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初中学过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一开始就倾吐满心的牢骚和郁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叹时光流逝,叹身世坎坷,万缕愁绪交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最后只能以消极避世的方法以示反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行路难》里,诗人将满腔的苦闷不可抑制地喷发出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1 / 2


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这首诗的结尾又反映出他对前途依然存有幻想。尤其是“长风破浪”一句,让我们看到李白在逆境中的乐观和他的理想主义。高中所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则通过对梦境中的天姥山的描绘,表明了他对丑恶现实的摈弃。诗人将梦境描写得离奇生动,自由奔放,然而梦醒时分,却徒留一片怅然:“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但诗的末尾,诗人的情绪再度激愤起来,明确地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将进酒》是高中课本里李白的又一名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流逝,年华虚度,令人惆怅。诗中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负,又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还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蔑视功名的磊落气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包含的及时行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消极意味,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思想却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出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这些诗歌,无一不体现出李白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它们的内容博大精深,想象大胆而夸张,语言流畅,杜甫也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些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曾一直伴随着我们小学、中学的语文课堂,而那些经典的诗句,也许将陪伴我们一生,成为我们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09级德语一班 何心怡 0091104081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8b49ef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