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享受的艺术价值

2022-08-03 03:0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乱世中享受的艺术价值》,欢迎阅读!
乱世,享受,价值,艺术

乱世中享受的艺术价值

文学史上习惯把三国时期称为“曹魏文学”或是“建安文学”,足以证明魏国文学在三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能在一个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动荡不已的时代独立拥有自己的一方阵地,并为以后的政治大一统和思想解放奠定了毫无悬念的基础,对于曹操来说,除了不易之外,更称得上一项伟大的创举。

而支撑这一创举自始自终,就是曹操自身的一种潜在悲剧气质。可以这样说,在那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无论政治上的纵横捭阖还是文学上的意气张扬,曹操都称得上核心人物。

没有纯粹的乐观,也没有完全的悲观,他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

正如在他《嵩里行》中呈现的那幅“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的悲惨图画,悲壮凄烈的气氛笼罩着他,一腔为这种惨境而奋斗的悲剧意识激励着他。

曹操以悲剧为美的意识始终流贯于他的全部作品中,这一点从他创作的诗歌中可以得到更集中更鲜明的答案。

一、崇高的悲剧型个性

自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的正统地位越来越牢固,加上新兴佛教清净道教无为思想的侵染,人们的思想被囿于一个密不透风的圈子里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注


入,大多数人在等待,在观望,甚至迷惘,心安理得地面对现实,直面惨淡的人生。

倘若没有君主的昏庸,宦官的专权,就不会有天下大乱,当然也不会有思想的大解放。旧有的秩序被打乱,少数人在这场富有悲剧色彩的纷争气氛里找到了文学的自信,把悲剧化为崇高。曹操就是其中的典型。

“时势造就英雄”,曹操赶上了这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冥冥之中有那样的悲剧意识在缠绕着他,如空谷足音。

然而他所面对的是一片黑暗的荒野,不仅需要他去照亮它,而且还需要一种拓荒的勇气和欲望。

是选择玄学那般清淡而归隐避世,还是像“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盲目悲观,还是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战争环境,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很显然,曹操选择了后者。

在大多数人追求“自然”与“真”至上审美理想趣味,寻求自己那份净土时,曹操正为改变“旧土人民,死伤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的局面而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在曹操平生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悲剧意识的积淀、对世俗的鄙夷、对生命永恒性的超越等方面的认识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其悲剧意识在诗歌中如行云流水般流露出来,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如今审视其积淀的悲剧意识,总有那么一种崇高的惊愕心态。他的诗歌很多地方都悲剧式地展现了张扬个性的一面。它


们都是一种崇高的、纯粹的责任悲剧意识,完全脱离了那种卿卿我我式的生离死别的悲伤。如《神龟虽寿》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90a725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