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面对的困境及应对思考

2023-04-21 15:2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面对的困境及应对思考》,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本土化,困境,应对,面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面对的困境及应对思考

作者:李竹馨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4

【摘要】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由于与传统教育理念相冲突,因此想要在本土教育中融入社会工作将会面临重重困境和障碍,本文回顾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结合我国实际,就应对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些困境给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困境;思考 一、学校社会工作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的社会工作诞生,之后随着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由最初的个案工作逐渐扩展到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所涉及的服务群体和领域也逐渐扩大。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学校社会工作出现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地区,当时受社会改良的趋势影响,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始是由校外的私人福利机构或政府人员担任,作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络者,促进彼此联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福利和照顾。随着成效的显现,其他地方也纷纷效仿,建立了教师访问制度,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 二、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困境

目前,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还处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受传统教育思想意识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认识到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总是很容易将学校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或者心理咨询混为一谈,对学校社会工作缺乏明确、清晰的认识。由此看来,要在我国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并使之与我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将会面临着诸多困难。 1.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根深蒂固

我国传统的学生工作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主要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工作,忽略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人格和意识独立,也无益于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中国教育长期以来一直给家长和学生传递着一种错误的认知:学习成绩高于一切,这使得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的全面发展。 2.学校社会工作缺乏成长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的社会服务领域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拓荒期,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教育系统中,学校社会工作要想进入是十分困难的,另一方面,我国相应的社会服务组织缺乏且不完善,在港台地区,民间服务组织具有灵活性和敏锐性,并且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而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陆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民间服务组织的力量十分薄弱,学校社会工作缺乏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3.大众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匮乏

由于社会工作在内地的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大众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服务目的、价值理念等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等同,认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就是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人员。此外教育系统和学校对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模糊,绝大多数都对学校社会工作抱有质疑的态度。 三、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应对思考 1.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宣传工作

要想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在本土的开展,首先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学校社会工作的性质、意义以及价值理念、助人目标,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政策措施来加强学校社会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培养社工学生宣传和推广专业服务的能力,努力创造适宜的社会氛围和坏境。 2.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开展无法与社会制度的整体框架脱轨,因此要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定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合作,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重视政府推动,努力实现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一方面逐步实现一校一社工的岗位设置,并设立学校社工资质认证和绩效考核制度,保证学校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支持力度,推动学校社会工作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校社会工作顺利进行。 3.创新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也越来越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多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多方位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传统的学生工作所采用的统一管理模式也慢慢地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无疑为学校社会工作的推动和开展创造了了契机。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要因地制宜的创新实务模式,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利.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分析【J.百家论坛,2010512):277-27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王雅恬.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路径探析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3]胡凌霞.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9 [4]刘毅.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5]刘志红.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6126668 [6]尹敏.“本土化学校社会工作的探索基于青海L学校社工站的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15052

作者简介:李竹馨,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a9a03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