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原文及译文范文精选

2022-10-17 23: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之初》原文及译文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人之初,译文,范文,原文,精选

《人之初》原文及译文

《人之初》原文: 王应麟〔宋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人之初》注释: 1、初:开始,开头。 2、性:性格,本性。 3、习:习惯,习性。 4、苟:如果;假使。 5、教:教育,指导。



1


6、迁:改变。 7、专:专心致志。 8、宜:合适,应该。 9、幼:年幼,小时候。 10、琢:雕琢。

11、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12、义:古同“仪”。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作者简介: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人之初》原文及译文】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c01d23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