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与古诗词结合的教育意义

2022-09-28 07: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声势与古诗词结合的教育意义》,欢迎阅读!
古诗词,声势,结合,意义,教育



声势与古诗词结合的教育意义

1、吟诵结合,感受诗之韵律美

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音乐走进诗词课堂,让学生唱出的曲调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吟唱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乐趣,领略古诗的美感,对于整个古诗吟唱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寻找以往学过的简单旋律,对古诗进行创编,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也就进一步的活跃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古诗教学中,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理解,而应该寻找创教育的支点,树立学生的创造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养成创造的习惯,从而使他们能“真正成为以创造为己任的创造性学生”

2、角色扮演,诠释诗之意蕴美

除去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片,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






想,去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与骆宾王的《咏鹅》诗时,就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到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

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谈到

“诗的语言的咀嚼,是诗歌

教学中的着力处。然而咀嚼诗句又不是孤立进行的,诗的语言要与体会诗的意境揉和在一起进行。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人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准确、鲜明、生动。”如教学《所见》一诗时,教师不是一字一句地释意,而是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先说出图上的情境,再借助图画学习诗的词句。整体感知图意后,学习第一句诗,让学生借助图画想象此时牧童的心情怎

高兴

诗中哪些词最能表现他的高兴心情

歌声、振

让学生带着高

兴的心情读这句诗。再放蝉声的录音,在图上变换牧童的动作,让学生找出哪句诗写了这个动作,讨论、理解不懂的词,想象这句诗的画面,学生练说画面,个别学生表演牧童的动作。此时诗中“欲”“鸣”这些难以理解的词的意思,在“看看、想想、说说、演演”中迎刃而解了。通过对诗句的领悟,让学生在脑海中联想,产生同诗人一样的感受。感受越真切,所产生的想象则越合理、越丰富,表达创造的欲望也就越强烈。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情境既是感知的客体,又是生动的语言环境。如前文所提到的《所见》,在利用图画理解诗句后,老师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到“多么快乐的小牧童啊你们分享小牧童的快乐吗

”此时,小牧童已在学生的胸中化

为鲜活的形象。“情动而辞发”,学生正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之中。他们争扮小牧童,语言丰富多彩,动作各有特色。经过再创造的小牧童活






灵活现、栩栩如生。如果此时再让学生把这幅画、这般情境写成作文的话,只需教师稍加指导,就会水到渠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d2dda4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