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补充金融机构的几个未来发展趋势

2022-05-25 00:5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小额贷款、担保、典当等补充金融机构的几个未来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小额,典当,金融机构,担保,贷款

浅议补充金融的几个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欧萌金融控股集团(筹) 颜跃龙



补充金融作为近些年来金融市场的新兴产物,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银行、信托、保险、证券乃我国四大金融支柱,作为他们的补充而产生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补充金融,也顺应市场及时代的的需求,正在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一个发展历程。正如米饭是重庆人民的主食,包子、馒头、水饺、面条、抄手等作为主食的有益补充而蓬勃发展,从而丰富人民的饮食结构。

笔者一直从业于补充金融机构,对各补充金融机构有一定实战经验,结合自己浅薄的从业经验,对补充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浅议,以起到交流沟通,抛砖引玉的作用。

趋势一:数量扩大化

银监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上半年,全国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为3366家,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还不到500家,经过3年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增长了近七倍。同样目前全国的担保公司数量近万家,2003年全国担保公司也不过几百家。全国目前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000家左右,重庆金融办备案的就有五十多家,而在五年前,这一数据也不会过百,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补充性金融,至少从数量上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及发展的趋势。

趋势二:运作类银行化

要发展,首先是数量上的增多,其实是质量、效率的提高,以及运作上的规范。补充性金融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机构素质良莠不齐,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案例,国家也曾出手整顿,比如八十年代复出的典当行,三年之内机构数量过万,国家第一次整顿过后的数量没有过千,担保公司最近的整顿是2010年银监局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私募股权基金目前国家也开始试点5亿元以上规模的部分省市需要到国家发改委备案,增大监管力度。

国家的规范更是要求各补充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因此,大量的银行从业人员被补充进入,按照银行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经营补充金融机构,呈现出类银行化运作的特点。

趋势三:银行依赖化

1




补充金融机构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比较大。从担保公司被比喻为银行的拐杖可见一斑。担保公司设立到运作需要进过两道大的关卡,第一是监管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因为最新的管理办法要求担保公司持证经营,第二是银行授信入围。入围过后一般是银行给担保公司推荐业务,同时受到银行信贷规模的制约,对银行依赖程度最大。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一般在两亿元左右,目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也迅猛发展,绝大多数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迫切需要补充运作资金。但资金从哪里来?管理办法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银行融资,额度为注册资金的50%,同样依赖银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需要银行推荐,资金需要银行募集,募集到的资金需要银行托管与监督。

所以,各大补充金融机构,都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



趋势四:市场细分化

银行在细分,补充金融机构同样在细分。从融资的角度出发,企业最愿意融资部门是银行,成本低、额度大、期限长。其次是信托。成本比银行高,但保持了额度大,期限长的优点。第三是担保公司。相比较单纯银行融资,多了一部分担保费的成本。第四是小额贷款公司,成本较前面几种大幅上升。第五,典当行,房地产典当,典当管理办法允许收取四倍以内的利息外加千分之二十几的服务费,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算算,综合融资成本达到了月3%以上。

当然,以上的市场细分符合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越往下,风险越大,所以风险收益就越高。



趋势五:全牌照化

各种补充金融机构各司其职,担保公司是用自己的信用,但用的却是银行的钱。银行的钱用不了了怎么办?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就可以出马了。如果要股权投资怎么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

补充金融实际的操作进入了全牌照化的时代。

以上五点,为个人意见,不代表机构意见及水平。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09ca24a5e9856a561260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