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迅速走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几点启发

2022-07-21 10:1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红”的迅速走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几点启发》,欢迎阅读!
走红,启发,主持人,迅速,传统

“网红”的迅速走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几点启发

作者:李宏伟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第6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新、更具选择性,“主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网络的各类即时聊天视频软件和游戏平台上。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很多网络主播,即“网红”不断涌现于网络,获得受众的追捧,甚至有盖过传统主播的势头,“网红”的迅速走红与热捧给传统媒体主持人也带来很多启发。

关键词:“网红”;主持人;主持定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 李宏伟

随着网络传播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平台传播越来越受到广大传播受众的喜欢,在20165 30 日的“网红节”上,各路“网红”如明星般享受着广大媒体、观众、追捧者的崇拜。其中不乏一部分“网红”进入到传统媒体行业之中,成为了当家主播。“网红”狂热的背后,“网红”的迅速走红有哪些利与弊,和传统媒体主持人相比又有哪些优势与劣势,本文将进行探索性的阐述与分析。

1.“网红”模式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区别

1.1 在传播平台上

“网红”的媒体传播模式可以归类于新媒体网络传播的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媒体。这是一般媒体与网络媒体在传播平台上的区别[1]

1.2 在信息发布的内容和速度上

首先,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网红”的主持风格、传播内容都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认证。传统媒体主持人对于信息的传播都是经过采集、选择、加工这一系列流程过后,才开始传播,这就意味着在信息形成的最初过程,就滞后于网络。但是,信息传播中“慢”也有慢的好处: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从信息传播源头开始就有很多监督机构层层把关,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品味性都高于网络媒体,并且都符合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1.3“网红”获得追捧的方式

“网红”的成名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比如在歌唱、表演、脱口秀等,虽然可能缺少正规的学习,但是凭借自己的领悟形成自己的风格,获得追捧。比如最近备受热捧的papi [2];还有一类是通过搞笑和作秀成名,这一类往往是通过哗众取宠为博受众一笑而用力地自我展示。比如前段时间的“辣根引领时尚”“电钻机吃玉米”“直播吃昆虫”等,或者利用名人搏上位;三是背后推手型成名,这需要一个精良的制作团队,通过贴吧、微博营造一个强大的粉丝团体,通过某个特定的事件进行传播推广。

2.“网红”流行背后存在的问题




“网红”具有与网友在平台及时互动的优势。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时刻以“客户的喜欢”的方式博大众关注。这种获得关注的方式是建立在经济前提下的,对于“网红”来说,得到的关注越多,影响力越大,获得的经济利润就越多。在丰厚利润的激发下,“网红”们通过自己的关注与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销售自己。很多“网红”为了利润,纷纷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发泄心理、甚至是低俗的偷窥心理等,在大众面前扮丑,用媚俗、低俗的内容去获取人气,这种急功近利、不考虑大众审美情绪与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传播是不健康的,是对受众价值观与道德观的一种扭曲,是网络媒体传播利益化的一种精神“毒瘤”。

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有才华的“网红”,传统媒体人要学会借鉴与学习。但是对与低级趣味和艳俗化的走红方式,应当进行抵制。为了遏制不良“网红”的不良传播,4 18 日起,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 天备查;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 小时实时监管。

3.“网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启发

3.1 媒体主持人应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受众交流

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带给广大受众一种全新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样也给我们传统媒体主持人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从2015 年央视春晚利用播出时间的微信抢红包,再到很多电视台搭建微信平台与观众及时互动交流等都是运用新媒体进行创新的例子。

不得不说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媒体在受众中的接受方式,但是传统媒体依然是弘扬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主流。很多电视台与网络公司合作,搭建自己的APP,还有自己网站。同时很多电台主播、电视主持人利用微信、微博与粉丝在节目中与节目外进行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延展性,同时也给受众看到不一样的主持人。以辽宁卫视《新闻正前方》主持人刚子为例,在新闻播出的过程中,会与观众通过微信互动,讨论对新闻的看法,当天的节目第二天面向全体微信好友进行点播,既保持了新闻持久性,也提升了电视主持人的人气。2016 6 13 日,湖北荆州电视台美女主播唐添栖更是在《互动播吧》APP 直播里和网友分DIY西点的活动,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

3.2 媒体主持人应该“走出去”贴近生活

艺术来源生活,最终也要回馈于生活。区别于网络中的“网红”,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主持人应该贴近受众的生活,与受众进行线下交流,使之融入生活中。不同于网络红利的驱使,传统媒体主持人应当更多去走惠民路线、亲民路线。很多电视主持人在节目之余也会走进大街小巷,走进人们的生活。比如主持人走进社区与民警合作开展普法宣传、一些主持人也会携手名人做一些公益活动,在CBA 期间,辽宁卫视主持人刚子与辽篮杨鸣组织篮球赛,参与者就是电视台微信平台的粉丝。主持人也可以以问题或者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互动,让受众看到生活里的主持人。

3.3 应提升传统媒体节目的观赏和娱乐性

克服问题的前提是要清楚劣势与短板。传统媒体主持人不仅是受众的主持人,还需更多承担弘扬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义务责任。相比网络媒体,主持人消息传播的准确性、是非观对社会影响都是极为重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新闻报道的角度、传播的方式方法都必须是严谨的、合乎要求的,经过严格的审查方可播出,这就有别于网络主播传播信息的娱乐性、观赏性、灵活性,甚至是重口味。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的传播就是无趣刻板的,也应多从受众的角度


去遴选、策划、编排传播的内容,使之故事化、生动化、趣味化。那么,如何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就是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学习研究的。不要像“网红”那样无所不用其极,但也须学会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信息中取其精华,做到价值性与趣味性并存。

3.4 传统媒体要强化受众思维,关注受众需求

网络平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网红”要传播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与关注。但是传统媒体面向的是所有受众,是不能被选择的。这种方式就会造成受众的自主选择性下降,如何能够做到吸引受众的同时又满足大部分受众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传统媒体要紧随时代需要开始转变,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要根据其主流受众进行节目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受众,调整节目风格。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热捧“网红”的主力军是80 90 后这些年轻群体,这两个年龄段的受众本身就是网络的爱好者与追随者,如何吸引这一部分的受众对传统媒体来说至关重要。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品牌栏目正是牢牢抓住了这批年轻的受众,在轻松欢乐的节目氛围中实现着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3.5 以主流价值观为基准追求个性化传播

区别于“网红”,传统媒体主持人应当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追求个性化的传播,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去倾听、去接受。个性化的传播是指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风格、语言魅力、独特的视角。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不是简单的个人化,主持人在节目内容选择上,要符合节目自身的特点和受众心理需求,要用独特的视角,让观众喜欢、接受、认可;主持人在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自我、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的怪圈中,这就需要主持人自身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否则追求的个性化毫无意义,很容易走向哗众取宠、低俗无趣的泥潭[3]

4. 结语

网络主播迅速走红的现象让传统媒体主持人在如何以受众为中心,提升节目的吸引力、创新力上获得新的启发。但在“网红”走红现象的背后,存在利润刺激下价值观的缺失以及道德观的扭曲等诸多问题,这就更加需要传统媒体主持人弘扬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主旋律,传统媒体主持人不仅要做有个性化的主持人,更要做健康的媒体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朱良志. 浅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利弊[J]. 新闻世界,2010(05).

[2] 周星. 网络吐槽现象的正反观——观察papi 酱的“网红”现象[J]. 人民论,2016(13) .

[3] 李明洁. 网络媒体改变了我们的语言吗——与刘云教授对谈网络情境下的语言规范[J]. 编辑学刊,2014(02).

作者简介:李宏伟(1970-),男,湖北襄阳人,本科,襄阳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新媒体主持。

( 作者单位:襄阳广播电视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57f47c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