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仿写句子

2023-05-10 14: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仿写句子》,欢迎阅读!
借代,比喻,句子,手法,运用

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仿写句子

1. 运用借代手法的句子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鲁迅《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例如: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2. 用借代这个修辞手法的句子怎么写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


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2.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1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2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具体代抽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工具代本体 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675a27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