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卿、大夫、卿大夫的内涵生成与时代变迁——基于《春秋左传》

2022-04-27 14:09: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秋卿、大夫、卿大夫的内涵生成与时代变迁——基于《春秋左传》》,欢迎阅读!
大夫,春秋,左传,变迁,内涵





作者:惠翔宇

作者机构: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页码:133-143 年卷期:2017 6

主题词:大夫;卿大夫;国人;采邑;晏婴



摘要:在春秋时人的话语体系中,“大夫”有三种涵义:泛指卿与大夫;确指各国之卿;指大夫等级本身。在鲁隐公时期,“卿”与“大夫”之间尚无特别明显的区分,其用法在《春秋经》中得到保留;从桓公时期开始,春秋贵族势力日益繁衍膨胀,等级隶属观念加强,内部分化逐渐加剧,开始有意识地将“卿”与通常的“大夫”相区别;至迟在春秋晚期,作为一个有固定内涵的词语,“卿大夫”合用,作为泛指诸侯之下、士之上的宗法贵族阶层,这正是“大夫”在春秋时期等级分化与社会伦理变迁的反映。这一变化对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的影响,又集萃于“国人”的内涵变迁之上。一般而言,春秋“国人”可概指卿、大夫、士,但是在与卿、大夫有所区别时,“国人”则主要指下层大夫和“士”。春秋战国之交以降,“国人”俨然成为平民大众的代名词。这既是语言内涵的历史传承、时代变迁及内涵新赋,亦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人类语言上的反映,更预示着一个“布衣将相”新时代的到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a1df40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