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三位一体下的《歌德精选集》

2022-07-28 23:3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感知三位一体下的《歌德精选集》》,欢迎阅读!
歌德,三位一体,感知,精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知三位一体下的《歌德精选集》

作者:付宏颖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5

内容摘要:《歌德精选集》作为杨武能教授的翻译生涯的阶段性总结,堪称经典之作。杨武能教授耗费半生精力研究、译介歌德,从中,他有着多重身份,同时是学者、作家和译者,本文将以《歌德精选集》为分析文本,感知杨武能教授的三位一体的翻译境界。 关键词:译者与学者 译者与作家 三位一体

随着社会与语言的发展变化,读者们的阅读心理和审美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时代的发展急切地需要新译本的出现。杨武能教授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翻译出版了这套《歌德精选集》,其中精选了《迷娘曲》《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浮士德》《歌德谈话录》六卷代表作。这些均由著名译者杨武能教授一人独立完成。相比之前的《歌德文集》由多位译者共同翻译,风格多少会有些差异,水平多少会有些参差不齐。而《歌德精选集》由杨武能教授一人倾心翻译,再加上只选编了有代表性和可读性的六卷文学典,所以,该套丛书填补了百年来译介歌德的空白。 .译者与学者的结合

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表明,译者和作者的契合之处越多,翻译得就越好。因为他们除了有许多共性之外,在文学风格上还有相近之处。如果没有相近的文学风格却硬要翻译,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杨武能教授作为翻译家,深受傅雷影响,强调把翻译和研究相结合。他结合自己的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写了几本有关歌德研究的书。在翻译与研究的同时,杨武能教授也在不断地学习,翻译水平和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并一步步向歌德靠拢,思想性、文学性也日趋成熟。杨武能教授耗费半生精力研究、译介歌德,就是因为他首先作为学者,经过悉心研究之后,觉得自己的翻译文学风格与歌德的相近,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定能够相得益彰。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译者没有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就不能与作者促膝长谈,不能与书中的人物感同身受,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把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读者的。杨武能教授正是因为研究歌德,所以更了解歌德的作品,翻译起来更加顺手,更能表达歌德的本意。因为只有真正地了解了作家,才能领悟到他所创作的作品,才能使译文中的遣词、造句、语气等充分地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再现原著的风韵。通过阅读《歌德精选集》,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杨武能教授对歌德、对原著的深刻理解。 .译者与作家的结合

译作首先是文学,需要具备文学的美质,这样,所翻译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在文学史上长久留存,成为文学瑰宝。这就要求,译者还要像作家一样去创作一本。一个译者假如没有作家的那种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便很难成为优秀的文学翻译家。而杨武能正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dad5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