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导论

2022-12-27 08: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学导论》,欢迎阅读!
史学,导论



名词解释:

1 王国维

王国维,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著名的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代表作品: 《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2、二重证据法:将出土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传统文献资料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以考证古史的方法,称为“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在1925年发表的《古史新证》中提出,包括一是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证,二是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3、比较史学。19世纪中叶从欧洲开始产生的,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对比,分析其异同,从而探寻历史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来分析和解释历史的又一重要途径。进行历史比较研究要必须注意可比性原则与类型选择,而且要考虑运用程序和使用范围问题。虽然适用于历史研究的全过程,但是应用起来仍让存在种种局限性,不应该把它视为“观察的最高形式”,只有同时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等方法,才能全面揭示并且抽象概括出历史的本质,也才能发挥历史比较方法的应有作用和功能。总之,历史比较研究,不仅能丰富人们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更有助于超越时空限制的历史真理的发现,并由此超越各种国别性史学、专门性史学的局限,走向真正的世界性史学、贯通性史学、普遍性史学。

4、心理史学,是一门心理学历史学相结合,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对历史作出合理解释的研究方法,按现代西方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利用现代西方理学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学说,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进而推断社会未来的发展。以注重探讨历史人物的童年经历、广泛应用精神分析的概念与术语、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集体心理为主要特点。目前心理史学不仅仅是过去那种心理学历史学的简单结合,它正逐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向着以心理与历史为主、同时综合多种学科方法的“大综合”的方向发展。

5、口述史学也称口碑史学,主要指一种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流派。口述史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史学发展起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作为文献资料的补充;其次,口述史学恢复了普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第三,口述史学再现了落后国家的历史,有助于打破欧洲中心论的传统模式;另外,口述史学还是一种动态的历史教育方法,其通俗、生动、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脱离历史实际,只适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细小的问题等缺点,到德国兰克学派兴起,档案库的资料被看作最可信的记录,口述资料才遭到冷落。

6、计量史学。是将数学方法引入到历史学,利用统计学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与流派。萌芽于19世纪末,最大特征是运用自然科学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起到促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检验和修正传统看法的作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计量史学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只涉及历史现象中量的方面,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并不能代替全部历史研究;计量方法不能单独应用,必须同其他的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计量史学不可能完全排除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以不同理论作指导的历史学家会从不同角度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史料。因此,计量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究竟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计量方法和传统叙事方法如何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7、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以恪守政治史传统、严格考证史料、不作价值判断为主要特点。治学方法:强调史料考证,即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严格的鉴别、辨析,考证史料及内容的真伪,务必用史料精确叙述历史,从而使历史研究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 8、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发端于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对于“整体史”研究的倡导,因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的《经济社会史年鉴》而得名。他们要求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将历史学家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及地理学




家等不同学科的学者集合于一起,运用所有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历史进行研究。主张重考证、重解释、重综合。意义在于传统史学中历史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节奏已经被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三种节奏所取代,而在这三种时间中,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全面的历史"也就是一种"整体的历史",它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 9、后现代主义史学

后现代主义是以对工业经济时代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遍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的全面解构和颠覆为特征。后现代主义史学直接“颠覆”传统的历史观念,“解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本质与发展规律。他们致力于“消解同一性,向主体性、整体性、稳定性、决定性开战,而趋向多元性、不确定性、间断性、不稳定性、散漫性、模糊性;他们解构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别、表层与深层的差异、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对立、异化与非异化的分歧、所指与能指的界限,而趋向于对精神、价值、真理、终极关怀、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的全面怀疑与不断否定。 10、史法,史意

史法,是指史学家所撰写的史书能够对历史内容作合理的表现。

史意,是指史学家所撰写的史书能够鲜明地反映出史家自身的旨趣和独到见解。

简答题

1、历史与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联系和事实。自然界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尤其是人类的出现,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交往关系生产构成历史连续性;历史又是与人类同在,与人类同步发展,是人类进步、文明成长、人类活动的活动延续、变迁与发展的客观过程。史学,即历史学,是主体对通过中介对客体的认识,也就是人类特指历史学家对通过历史资料对客观历史的主观认识。历史是不可复原的,是客观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就要最大程度上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由于某些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最终又不能完全认清历史。 2、简述历史学的发展进程。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都经历了族类记忆、国家记忆、世界记忆与公众记忆四个阶段。在文字产生以前,传递历史记忆与生活经验的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传说所反映的主要属于族类记忆,是关于氏族与部落起缘及其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记忆。被奉为族类英雄而加以讴歌者,都是对族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者。

文字产生后,产生了正式的历史记录,大量文献、文书成为了解历史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并出现了技术和诠释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的专门著作,即由国家政权所控制的史学,被记述的所有人物,都属于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者。随着各地域的相互交往越来越具有世界性质,历史学就发展到了世界记忆阶段,不仅表现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世界史著作大批问世,而且表现为在各族类史、国别史、专门史中,都具有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世界眼光。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使世界历史的认识与撰写真正具有客观、全面性质并深入其内在本质的。也标志着一个历史学新的发展阶段,即公众自我参与的公众记忆阶段的开始。摩尔根《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晚年在《人类学笔记》中所开始的人类学研究,马克斯·韦伯和其他社会学家所开展的社会史研究,以及20世纪法国年检学派史学、结构主义史学、计量史学的勃兴,使作为公众记忆的新史学从理论上的呼唤变成了成绩斐然的实际。 3、什么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客体、中介。

历史认识本质上乃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层和全体社会成员等不同层次)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包括个别的历史事实,完整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不同层次)经由中介质历史资料(包括文献、文物、传说、现实生活中蕴涵的历史因素等不同方面)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历史实际是已经发生了事实、过程,它一经发生,就成了不可能更改的既定存在。历史资料的范围很广,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遗留下来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痕迹、遗产,是历史实际的副产品,这一点而言,他缺乏独立性。但是,历史资料已经产生,便成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独立性的客观的存在。 前人曾将他分作传说与遗物两大类,或分作文字与非文字两大类,也有人将它分作原料与次料、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两大类。历史认识者本身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客观存在。人作为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最为一个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他们认识历史的活动,不能不受到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知识构造、思维方式、行为环境、工作方法以及利益驱动的直接影响。历史实际为历史资料之本,历史认识之源。历史资料是历史实际依以显现的主要形式,是历史认识者借以把握历史真实情况的主要依据,他的真伪存在常常直接关系到历史实际能否如实地被认识,决定着历史认识者的研究活动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果。历史认识者本身作为整个历史认识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水准、研究投入程度常常直接决定着他们愿不愿意及能不能正确清理各种历史资料和正确面对历史实际。历史实际、历史资料、历史认识者所同具的这种相对独立而又积极作用与其它两极的能动性,使三者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充满了活力的动态结构,使历史认识超越了两极思维的一般模式,而成为具有自身特征的三极思维活动。 4、简述历史资料的辑录、辨伪、训诂与考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001744a8956bec0875e3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