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022-04-08 23:04: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欢迎阅读!
文言文,提升,能力,如何,学生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摘要:文言文是运用我国古代汉语写出来的文章,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几乎都是用这种语言形式的文章来记载。今天,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很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应注重对文言文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策略

现今的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因为他们认为这里面的东西太遥远了,他们希望从书本上直接学到能指导生活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可这些都是文言文难以直接达到的。那么,怎样改变这状况,提高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效率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和提高高中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思想态度,明确文言文学习的意义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载体,作为中国人,要尊重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比如,通过学习古人关于和谐的论述的文章,能让我们更好地领会和谐的内涵,从而发扬和谐文化,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此外,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文学水平、思想水平、道德修养、人的风度等等,只有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了,他们才会认真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 二、加强诵读指导,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有效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上接近于物理学家扬振宁的渗透式学习法”——即在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加以体会式的学习方法。中语文课本选编的古诗文历来是古籍经典中的名家名篇,其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皆有典范精妙之处。而这些精妙之处是完全可以通过诵读来加强理解和体会的。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首要一点就是多朗读,以至于达到熟读、背诵、背熟的程度,得之于心,又铭之于心读之以情。感之以趣。在多次诵读中去感知文言文的用词特点、句式结构、语言习惯等,这样,通过长期诵读、培养语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和能力。 三、进行基本训练,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已有一定的差距,不少词的含义已发生了迁移、改变、扩大或是缩小。所以,学习文言文要先帮助学生养成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记忆、整理、归纳、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即学习每篇文言文时,将这一篇文章的实词、虚词,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考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基本含义和典范例句,并归纳整理出多义词、多音词、古今词、通假字、异体字的前后联系,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一步是沟通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桥梁,是读懂文章的先决条件,所以需要在诵读和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长期坚持以养成习惯。 四、讲授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为自学提供必要条件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无疑有助于对文言文的理解。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开始就应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在初中所学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诵读,释词解句,将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复习、讲授、总结穿插在课文的学习中,明确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以及文言基本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同时,根据学生情况以练习形式,


对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检测,将其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掌握。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在掌握充足的资料、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领会作者创作意图和文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切入课堂教学的问题或问题链,并合理安排课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力争做到一课一得,课课相连。所谓一课一得是指每一个课时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课课相连是指要处理好课时与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我在讲解《屈原列传》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寻找的切入口是本文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在简单地介绍了贾谊的生平事迹后,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把屈原和贾谊合为一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两人在政治上都不得志之外,两人在文学都有着突出的贡献,而且贾谊还曾经写过一篇《吊屈原赋》。从而引发学生先思考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的屈原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很快找到《离骚》、《怀沙》两处。《怀沙》比较简单,在明确了《怀沙》的含义为怀石,是屈原自沉之前的遗作之后。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文章的第三段,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屈原创作《离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条:忧愁忧思、怨),司马迁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评析了《离骚》的文学成就(四条:风格、内容、语言和情志)。在解决了屈原的文学成就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在结合全文,思考造成屈原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回答,一则两代楚王的昏庸无能,尤其以楚怀王的三次被骗为主,第一次受骗于上官大夫而疏屈平,第二次受骗于张仪而毁合纵,第三次受骗于秦王而客死异乡。司马迁针对于此有两段的议论,可以让学生思考司马迁是如何批评楚怀王的(三个角度:不悟、不分、不明)?一则楚国奸佞当朝,小人得道,嫉贤妒能。以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宠姬郑袖为主。一则屈原博学多才,恒遭人嫉;出身王族,忠君爱国,志向高洁,宁死不屈。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涉及到文章的每一个章节,实际上就是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文。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在引领学生疏通文章的过程,不过像这样以问题疏通课文的方式,比单纯地逐句逐段的疏通要有效得多,因为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

总之,通过课内的阅读指导,学生掌握了具体的自学方法之后,就利用语文读本、课外阅读材料和阅读练习题来进行拓展提高,由小组讨论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以达到稳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目的。文言文其实并不难教,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文言文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像教现代文那样教文言文,实现文言文的现代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13dfa6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