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系》说课稿

2024-01-24 21:3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轮系》说课稿》,欢迎阅读!
《轮系》说课稿

《轮系》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轮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对我所讲授的《轮系》这节课进行解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轮系和减速器》。机器具有四大组成部分,包括原动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操纵或控制部分。很多机器的传动部分采用了轮系,特别是机加专业学生应该熟悉的机床。它的传动部分就是轮系。学习轮系就是学习齿轮传动的深化,同时又为学习《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2、确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理论学习,二是技能操作。理论学习包括轮系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技能操作包括认识两个变速器及一个分动器三项内容。学习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掌握轮系定义、作用及分类。 2)学会计算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四步法认识变速器、分动器动力传递情况的能力。

专业课的思想目标很难确定,但是本节课内容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内容。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实践,因此锁定思想目标为学以致用。

计算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认识变速器等的理论基础。因此,把它作为教学重点。轮系种类有很多,但学生接触到的却很少,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把轮系的分类预订为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用认识变速器、分动器这个技能操作项目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同时加深对轮系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确定教法设计

要解决教学与实训脱节问题,就要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为此,我采用了“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将轮系理论知识与认识变速器实训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教学项目。以认识变速器为典型工作任务,用它来驱动学生开始行动,从而实现预订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教。教师讲解轮系的定义、作用及分类。教师示范如何认识BJ212三档手动机械式变速器。第二步是学生的学。实际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三步是做。做什么呢!用四步法去认识分动器及变速器。第四步是评。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教、学、做、评构成本节课的教法。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一对齿轮传动知识,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2 但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些内容及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2、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指导好小组的分工协作,使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发挥特长、相互交流,相互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部分:

主要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点的方法。机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及四大组成部分。以带式输送机为例,分析三个基本特征及四大组成部分,其中四大组成部分,包括传动部分。而带式输送机的传动部分用了减速器,而减速器的本质正是轮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轮系》同时完成了对轮系定义及作用的讲解。

新课部分,按教学做评的顺序展开:

对轮系进行分类时主要让学生看视频体会同样都是轮系还各具特点然后通过图片判断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如何认识一个现有轮系呢?以三档手动机械式变速器为例,采用判断类型,画动力传递示意图,数齿数,计算传动比四步法,对轮系进行分析与计算。

理论内容讲完后,让学生应用四步法。认识一个分动器和一个五档手动机械式变速器。学生分成三组依次完成三个传动装置传动比的计算。各组在做的过程中画动力传递示意图会出现困难,教师在巡视中要给予帮助。

最后一步是评,在此把评作为本节课总结部分,这一步主要采取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反思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高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旗帜,使得本节课受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突出了技能操作,使学生获得完成一个工作的体验。“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优点较多,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在理论学习环节中,显得太仓促,教师的专业课语言不规范,特别是在讲三档手动机械式变速器的传动比中尤为突出。

其次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在应用四步法画动力传递示意图做的不好,导致有些小组无法完成计算。

最后,评的环节由于时间较紧,教师没有充分的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检查,导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够。 总之,本节课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与遗憾,但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1e9d15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