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46-47回读后感

2022-12-13 14: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46-47回读后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46,47

红楼梦46-47回读后感

《》第四十六与四十七回主要讲了哪些内容?阅读之后有哪些感想呢?

红楼梦第46回读后感

第四十六回主要讲贾赫看上了鸳鸯,欲纳做填房,鸳鸯死活不肯,最后因为贾母的庇护躲过了一劫,但也为她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曹雪芹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深刻地写出了专制皇权时期丫鬟们的悲惨。她们的悲惨并不在物质上,尤其如果在贾府这样显赫的地方,吃得好,穿得好,干的活也不累,从来衣食无忧,比刘姥姥这类庄稼人不知道过的好多少倍。但是她们的悲剧在于主子决定了你的一切,主子要你活你就活,要你死你就死,被主子打死没有人被追究。而且没有选择的余地。

金钏儿不过是跟宝玉说了几句玩笑话,就被王夫人驱逐出去,那时候丫鬟若是被主子驱逐出去,是很耻辱的,而且出路很少,要么随便找个人嫁了,要么去做粗活,想必在王夫人身边好吃好住,落差太大,于是金钏儿投井自杀。晴雯被蹿出去后,孤零零地病倒在床上,口渴了都没有人倒水给她喝。 再说回鸳鸯的事儿。首先贾赫怎么说也有四五十岁了吧,鸳鸯那时候才十来岁,而且从贾赫威胁鸳鸯的哥哥那番话来看,这个人霸道,蛮横,不讲理,目中无人,有病态的报复心,好色。而且对鸳鸯肯定也只是抱着一种逢场作戏的心态,过了那份热情就又有新欢了。鸳鸯就算依了他,下场也绝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鸳鸯拒绝是有骨气的表现。然而她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她顺从,是被蹂躏,反抗,当没有了贾母这座靠山以后,贾赫是不会放过她的,于是她走投无路,只得选择自尽。

与她命运有一点点类似的还有鲍二家的媳妇。在凤姐儿过生日那天,贾琏趁凤姐不在家,强迫她与自己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被凤姐发现,贾琏只不过遭到了几句小小的责备,“馋嘴猫儿似的”,在那些所谓的“上等人”眼里,这些贵族子弟做这种事情就跟猫儿吃老鼠一样平常,而鲍二家的就要上吊自杀,即使她不自杀,凤姐也不会放过她。曹雪芹显然也比较鄙视这个鲍二家的,但他能写出她可怜的地方,她无法选择,如果她不依,像鸳鸯一样,贾琏怎么会放过她,依了,若是被女主人发现,也活不了。鸳鸯有贾母这座靠山,还可以暂时保身,但是所有的靠山都是冰山,人会老,会死,会变心,没有一个人能永远保护你,鸳鸯那句坚定的“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已经清清楚楚地为以后的事情做了铺垫。

总而言之,不管物质生活多么安逸,若你的命运不能自己做主,那么终究是悲剧。

红楼梦47回读后感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286e2b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