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2022-04-23 15:1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刈麦》》,欢迎阅读!
麦》



体会情感 鉴赏描写

——《观刈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门峡市实验中学 段爱红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阅读古诗文,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感情。因此,课堂采用自主学习诗文大意,合作交流诗歌内容和情感,探究积累劳动人民悲惨的根源的流程,力争当堂背诵诗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重点) 2、学习各种描写方法的妙处。(难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法 品析赏读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文本

同学们,参与过割麦子或者看过别人割麦子的请举手。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那么,唐代诗人白居易站在田埂上,和我们的感受一样吗?

二、字音检测,动情朗读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古诗。 1、检测同学们掌握字音的情况。

2、请同学们谈谈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感情应该怎么把握?

三、疏通大意,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诗歌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5分钟后,让学生质疑,先请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集体讲解。

预设:体会“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 “蒸”“灼”的妙处。 四、合作探究,情感动心

由学习组长带领学习小组讨论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描写了那些场景?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2、哪些语句写作者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1




配上图片展播和动情讲解,使学生体会劳动人民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痛苦;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场景,紧扣中招考点。在体会贫妇拾麦的原因时,充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和柳宗元的“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体会赋税沉重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操。

五、美点寻踪,描写动人

作为叙事诗,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同桌两人一组,找出使用描写方法的句子,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预设:在学生说到语言描写时,拓展资料:农业税条例被废止,皇粮国税2006年退出历史。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在学生说到心理描写时,比较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痛苦。

六、背诵领路,探究指航

背诵是古诗文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背诵:小麦成熟,送水送粮 辛勤割麦,劳作艰 贫妇拾麦,对话诉苦 愧疚自责,同情人民。

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换位体验做一次唐朝的白居易,吟诵全诗。

布置作业:收集古诗文中描写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句子,探究古代人民生活悲惨的原因。 教学反思

作为一首古诗,了解内容、体会情感,是最要的学习内容,正因为这样,课堂设计的几个环节,朴质而有效,从理解到感知到品味最后到当堂背诵,水到渠成。其中引入白居易的《卖炭瓮》和当今取消皇粮国税的资料,都是围绕教学来拓展,很好的整合了教学资源,拓宽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只是作为情感真挚的古诗,用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朗读,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在现诗歌琅琅上口的最大特点,而且熟读成诵的教学重点自然也可以突破。这节课若能把琅琅书声作为课堂的浓笔重墨,课堂将会更完美。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34e116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