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

2022-03-28 13:4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欢迎阅读!
道德经,译文,注释,老子,原文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注释]

1、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窗户。 2、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3、不见而明:一本作“不见而名”。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 4、不为:无为、不妄为。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同归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窥牖而可知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无在於一,而求之於众也。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

不为而成。

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性之為體,充遍宇宙,無遠近古今之異。古之聖人,其所以不出戶牖


而無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為物所蔽,性分於耳目,內為身心之所紛亂,外為山河之所障塞,見不出視,聞不出聽,戶牖之微,能蔽而絕之,不知聖人復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是以彌遠而彌少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蓋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勞而成之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252b84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