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2022-08-17 11:0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欢迎阅读!
习作,下册,教案,反思,单元



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课目的]

1. 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 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 改正、完美自己的习作,创编风俗作品集。 [教课重难点]

指引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课课时]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讲话导入

俗语说“十里不一样风,百里不一样俗” ,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其他风俗习惯 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时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描述得妙不可言, 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体现的不过风俗风情画卷的一角, 这节课就让 我们各抒己见,分享你所知道的风气风俗吧。

二、畅聊风俗习惯

1. 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地区内历代人们共同恪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 样性,是在习惯上, 人们常常将由自然条件的不一样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别, 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别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一样,称之为“俗” 。

2.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一样的风俗。 (提示:能够是检查认识到的风俗习惯,也能够是自己对这类风俗的实质体验。

1)生产风俗。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 当地流行的一些风俗。 过去,在播种前田户会选用少许谷物, 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察看它抽芽的状况,展望年景利害。插秧时,有打“秧鼓” 、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风俗。正式动工时,亲友挚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去庆祝,主人置酒摆宴招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必定的讲究。

3)过节风俗。黄冈同中国大多数地域同样,春节是一年中最浩大、最盛大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 (腊月二十四)开始 ,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风俗里, 腊月二十四这日家家户户都要大打扫、 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

方才大家一同畅聊了自己所认识或实质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必定道理, 我们怎样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更多的人认识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 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明确本次习作应从哪几个方面下手。

1. 审读题目,明确内涵。本次习作要求大家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写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

2. 化大为小,选好切口。经过仔细审题,明确了题目要乞降内涵后,就要学
























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想写作。 “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 ,整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前后有几十天, 但作者只选用了此中最具特点的几件事来写。 同学们方才沟通家乡的风俗的时候就提到了好几个方面, 因此我们就要学会侧重选择一个方面, 用详细的事迹、生动的细节和典型的资料来以小见大。 能够写家乡的一种节日风俗,或许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能够写家乡的怪杰俗事等。

3. 抓住特点,仔细描述。选好了文章的切口, 同学们还要擅长依据自己的实质,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习的、感觉许多或体验真实的内容来写。有的风俗喜庆,有的风俗盛大, 有的表达想念,有的传达孝道。 不一样的风俗表达的内容不一样,体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擅长察看领会, 抓住想要表达的风俗活动的特点,仔细描述,才能写出特点,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如: 《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的情形,就是作者感觉最深切的,也是当时寒食节最有特点的风俗。

4. 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某一风俗活动中经常有很多程序,有很多内容,在写作时就不可以像记流水账似的从早写到晚或从开始写到结束,而应当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写。如:《腊八粥》中作者在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略写一家人吃粥





的情形。

5. 学生报告,教师依据学生的报告解说怎样进行写作。 四、收集资料,构想思路

依据自己所认识到的当地的风俗风情, 确立习作主题、 采用资料、行文思路等,并试着列纲要。

1. 我随爸爸去老家探望爷爷奶奶。 (略写)

2. 路上,爸爸给我讲东汉时期青年桓景, 在重阳节刺死瘟魔, 率领父同同乡

高避疫的传说。(详写)

3. 午餐时,固然没有菊花酒, 但爸爸仍是恭恭顺敬地向爷爷奶奶敬酒, 表达

我们对尊长的祝福。(略写)

4. 下午,我们和爷爷奶奶一同登山赏景。 (详写)

结尾:过重阳节,让我理解了每一个风俗都有着独到的意义。插茱萸、喝菊 花酒、

登高预示着驱灾避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追求。 “双九”包含 着生

命长远、健康长寿的意思。 1989 年起,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是对孝亲敬

老的最好解说。(略写) 五、依据纲要,自行作文

1. 学生依据自己所列的纲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 2. 学生书写习作底稿,教师巡视指导。 六、习作改正

1. 出示一段学生习作的内容,集体改正,教师合时指导。
























2. 依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在底稿上自主达成习作改正。 3. 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4. 创编风俗作品集。 [教课板书]

家乡的风俗 审读题目,明确内涵 化大为小,选好切口 抓住特点,仔细描述 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教课反省]

本次习作由于有前面几篇写风俗民情的课文作基础, 仿佛进行得很顺利, 细细想来仍是缺乏打破。 固然在沟通回首时我给了示例, 表示家乡的风俗不不过指节日方面的, 还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等方面, 但因学生对这些方面缺乏认识和察看,几乎全部的学生都避开了这些话题, 都写了较常有的节日来表现家乡的风俗。此刻过节的氛围变淡, 少了过去浓重热情的节日氛围的冲击, 同学们的感觉也变得平庸了,笔锋也少了锐气,特点变得不像特点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412c14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